黄玲:向80后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16:02 廉政瞭望

  向80后致敬

  俗语云,三十而立。30岁,似乎成为人们评判一个人是否足以担当重任的基础。也因此,20来岁的“80后”们被理所当然地“摈弃”在成熟与责任的门槛之外。然而,一场大地震,人们惊讶地注意到闪耀在80后身上的责任、付出、爱心……或许,是灾难使他们长大了,或许,不是他们不能担当,是我们习惯偏见没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在灾难面前,我们突然发现,他们其实已经在人们的不经意中成熟,成熟到足以担负未来……

  地震,让我们重新认识80后

  ◎本刊记者 黄玲

  2006年3月15日某媒体发表了署名“简总”的文章《从“花儿”乐队抄袭事件看“80后”的精神世界》。文章认为:这一代人思想和性格的核心就是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虚荣,任性,只看眼前利益,不敢负责任,贪图享受。

  最后作者感言:“我真是担心,20年后这个社会要由他们来支撑。”

  难道,80后果真是“迷惘”的一代?难道,我们真的不能将信赖和责任寄托在他们的身上?或者,社会前进的脚步将因为他们而迟滞?

  然而,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在废墟的烟尘中,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流泪感动,值得喝彩。他们用事实和行动向世人证明,80后是值得信任的一代,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一代。

  谁说80后不能吃苦?

  他们从来不叠被子;他们从来不喝白开水,只喝瓶装的甜味饮料……这是不少人眼中的80后形象: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孩子是不能吃苦的。

  然而,来自北京同仁医院急诊室的护士甄洁用行动反驳了这一“偏见”。甄洁出生于1981年,如果不是穿着绿色急诊服,根本看不出这个一脸清秀、文质彬彬的小女孩儿是已经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护士。

  5月18日,北京赴川急救队开展第一次大规模转运伤员行动。甄洁接诊的伤员左下肢粉碎性骨折。路上的颠簸加剧了患者的伤痛,甄洁的心揪了起来。俯下身,她用手努力够着女伤员的骶骨和肩部,不断地给她按摩。一会儿,甄洁发现,伤员的痛苦表情开始舒缓。一路上12个小时,甄洁的手没有停下。口渴,望了望就在身边的水瓶,她又扭过头去:不能喝,免得上厕所。

  19日凌晨,伤员被送达重庆的医院。甄洁的手腕却已经红肿。匆匆喝一口水,甄洁又钻进救护车,朝着绵阳进发。

  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省青神县各乡镇不同程度受到了波及。当地震来临,该县35名80后大学生“村官”无一例外地和群众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红房子”危房区,青城镇“村官”孙丽正忙着转移群众;在白果乡,“村官”杨洪正忙着统计受损情况;在高台乡,“村官”地日克古正忙着对村民进行防震知识宣传,安抚群众情绪……整整一天一夜,年轻的“村官”们没有合过眼,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出现在哪里。“看见群众都安全了,吃再多苦也值得!”南城镇“村官”帅鹿麟欣慰地说到,而此时他已经两顿没有吃饭了!

  实际上,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无数的80后活跃在“前线”或后方,他们任劳任怨、吃苦耐劳,使人们对80后有了重新的认识。

  谁说80后缺乏责任?

  曾几何时,缺乏责任、缺乏担当的印象使人们对80后充满了疑虑:我们怎么放心把一切交托到他们手里?

  但是,将青春定格在26岁的教师袁文婷、明知危险仍然前行的战士张越勇、失去10位亲人仍然奋战在第一线的警花蒋敏……共同为人们矗立起“有担当、有责任感”的80后英雄群像。

  26岁的袁文婷,父亲早亡,平时与妈妈相依为命,2001年毕业于自贡师专教育系。在地震时,为了拯救学生,她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

  12日晚上10点多,搜救人员在一块厚重的水泥板下发现了袁文婷的身影,眼前的一幕让大家潸然泪下:袁老师柔弱的身躯下还藏着她的学生,而她却永远闭上了美丽的眼睛。

  “假如我牺牲,请活着的人把我的遗言带出去,来世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立遗言的人,名叫张越勇,解放军空降兵某部黄继光生前所在团九连二排班长,今年刚23岁。

  16日上午8时,已经在什邡市红白镇中学用双手刨废墟抢救学生将近三个昼夜的他,突然接到命令,赶往距离红白镇30公里的“欢乐谷”执行救援任务。

  由于余震不断,救援队伍随时面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张越勇想到了远在家乡的父母,不禁热泪满面。万一遇到不测,年迈的老人怎么过?

  面对前面的艰难险阻,张越勇没有选择退却,他请随队军医用携带的摄象机录下那段感人的遗嘱后,让其他人沿路返回,自己和另外一名战友继续前行带路。

  2位勇士继续前进至断头崖,四周都是悬崖绝壁,当他们正在攀爬时,突然听到背后巨大的崩塌声,岩石似雨点般重重砸下。张越勇只能向能跑的地方飞奔。那一瞬间,他们已经感到生命将要终结,急忙间,他们躲到了一块滚落的巨石后面,眼看石头从他们头顶飞过。待响声过后,张越勇和战友才从乱石堆里爬出来,拣回了一条性命。

  就是这样,张越勇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探路的任务。

  张越勇的经历,只是千千万万个抗震救灾战士的代表。他们用血与生命的洗礼告诉人们,80后的一代人,是如何像大丈夫般,担当起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

  谁说80后不懂付出?

  除了在地震现场奋不顾身的少年英雄,在全国其他地方,时刻关注灾情的“80后”们,也表现出了对抗震救灾真诚的关切。

  以追求个性自由而备受青少年追捧的“80后”代表性人物——作家韩寒,在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就在自己的博客中声明,他要通过亲赴灾区而不是捐款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援助。这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钱维持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大规模救援队伍进入前就踏进了条件艰险的灾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呼吁灾区需要帐篷和医疗人员,并理性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涌入灾区,避免危险和给救援“添乱”。

  四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就纷纷开展了献血活动。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学生服务楼前,排起了蜿蜒数百米的队伍,两个小时内,排队等候献血的师生达到上千人;东南大学5月14日上午开展捐款活动,半小时内就收到13万余元捐款;得知赴四川抗震救灾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报名的消息后,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山东大学的报名人数便超过了100人……

  而在经历了家园被毁、痛失亲人的恐惧和悲伤后,中国年轻一代迅速成熟起来,以感恩之心回报着社会。

  亲历了地震的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文学院一年级学生聂艳,在灾难后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聂艳说:“我们终于了解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清醒看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过去,他们总习惯于依赖父母和老师,而此次经历,大家明白了,人生的许多艰难险阻要独自去承担,不能畏惧困难,更不能消极等待。

  克服困难的过程使孩子们吸取了巨大的精神能量,在自救的同时,他们懂得了关心和帮助别人。聂艳说:“我们要去做志愿者。要回去告诉同学们,别害怕,别放弃,大家没有忘记我们,都在关心我们。”

  是的,在共和国史上最大的地震灾害中,这些曾经被安了叛逆、自我和冷漠标签的80后,成为这次事件进程中的主角,并显露出青春与坚毅的光芒。

  原来有情怀,原来很勇敢,原来懂大爱,原来能作为。汶川地震以其惨烈和悲壮,摧开了很多封闭和坚硬的心扉,也以很多生命奇迹的创造和展示,搭建起一个无比生动的生命教育的课堂,引导和实施了对很多年轻心灵最有力的救赎。80后这个群体,以他们重新自我诠释和定位的共和国公民的身份,以及以公民身份的作为,得到了社会的重新检视和评价,并注定会以此进入2008的共和国记忆。

  至此,他们足以赢得我们深深的敬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