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亦菲:陈江会谈为何缅怀汪辜会晤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09:41 中国网
作者:亦菲 举世瞩目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6月1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谈。13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江丙坤一行。媒体呢称为“陈江会谈”。令人回味的是,会谈一开始,陈与江的发言几乎异口同调缅怀起“汪辜会晤”。媒体云,陈云林与江丙坤都高度肯定“汪辜会谈”、“汪辜会晤”的历史贡献,表达了对已故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缅怀(见新华社2008年6月12日电)。 “陈江会谈”为何首先缅怀“汪辜会晤”?陈云林简洁几句道出了重大意义,汪辜对改善两岸关系,推进两会协商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已经深深铭刻在两岸同胞的心中。他们未竟的夙愿需要由我们继续发展。解读陈云林的几句话,一言概之就是国人所言的“承先启后”。“陈江会谈”就是“汪辜会晤”的继续;中断了近10年的“汪辜会谈”两位主角,汪与辜都驾鹤西去却壮志未酬,而今,“陈江会谈”就是要实现汪辜遗愿。 “陈江会谈”缅怀“汪辜会晤”的历史功绩,不是谦虚,不是客套,而是基于一个史实,这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汪辜会晤”一度撩起了两岸人民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统一的愿望。而今,历史定势似乎是,凡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的人们,就是民族的有功之臣;凡阻碍两岸关系发展,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们,陈水扁“台独”当道8年,两岸关系形成僵局,因此,陈水扁势力被台岛人们抛弃,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汪与辜搭起的历史大桥,为推进两岸作出有益的的尝试,因此,两岸人们记起汪辜也是顺利成章。敏感的媒体还注意到,“陈江会谈”不是在第三国,也不是在香港,而是在北京,更在中央领导人经常会客的钓鱼台。在“陈江会谈”前,那边,台湾马萧为江丙坤一行高调饯行;这边,在6月13日胡总书记亲自会见江丙坤,如此气氛当然令人们刮目。 应该说,与10年前的“汪辜会晤”相比,“陈江会谈”不仅在内容还是氛围以及会谈效率都划出了一个里程碑。6月12日上午的会谈,已达成三项两岸同胞强烈要求而长期无法达成共识:除两岸周末包机,大陆观光客赴台旅游事宜取得共识外,还就两岸互设办事处取得共识(见中新社2008年6月12日电)。 而人们看到,在“陈江会谈”前后,两岸一系列良性互动已呈现在公众面前。比如,台“立法院”6月12日三读通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开放人民币在台湾地区定点兑换,最高限额为2万元人民币;大陆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即将恢复在台湾业务采访;而中国旅游局发出通知,台湾游团已定于7月4日出发等等。诚然,更引人注目的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两岸领导人“心往一处想,款往一处捐”,台湾从马英九、到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等政坛人士到各届同胞纷纷解囊,台湾当局还首次派出救险队赴汶川救灾等等。这些无疑为“陈江会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融洽气氛。因此,早有媒体搁下一言:会谈的成果没有悬念。 分析“陈江会谈”的硕果,既见证了两岸同胞对推进两岸关系的殷切期盼,同时也印证了两岸政治家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智慧。政治家之所以称为政治家,就是在关键时刻能指明方向,提出符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见解。在这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春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就是开解两岸关系的一把钥匙。令人感怀的是,在3·22选战成功当选之后,马英九几度回应胡总书记的“十六字方针”。而今,“陈江会谈”就是“十六字方针”的成功实践,也是两岸领导人政治智慧的体现。 话又说回来,“陈江会谈”之所以在一开始就缅怀的“汪辜会晤”,就是由于“汪辜会晤”代表着主流民意,体现了“九二共识”,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3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和海基会代表团成员时指出,海协会和海基会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恢复商谈并取得实际成果,标志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表明两岸双方有智慧、有能力通过协商谈判解决有关问题,造福两岸同胞(见新华社2008年6月13日电)。尽管汪辜的探索遭到众所周知的人为的中断,乃至在近十年后才开始收获。然而,“喝水不忘挖井人”,缅怀“汪辜会晤”,就是要继承他们的遗愿,就是要沿着“九二共识”,为不断地推进两岸关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统一而奋斗。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