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日本强震带来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07:40 中国青年报

  作者:乐毅

  上帝最近脾气暴躁。继汶川大地震之后,6月14日上午,日本东北地区的岩手县又发生里氏7.2级的强烈地震。目前已造成9人死亡,200余人受伤,还有10余人下落不明(中国网6月16日)。日本这次大地震最终的死亡人数会是多少,尚不能确定,但照目前趋势看来,可能不会过百位数。

  在日本,大地震以后,伤亡人数通常比较小。二战以后,除开数字被认为高得疯狂的1995年阪神大地震(死亡6434人)外,绝大多数时候死亡数字都控制在三位数以内,很多时候甚至就没有死者,只有伤者。这应该归功于日本成功的地震减灾对策,其包括强制性的建筑物抗震标准、民众的防震知识教育、适时开展地震模拟实地演习等等。

  现在地震学界对于地震的长期预报相对较有把握,即“在未来某时间段内某地区可能会发生某级的地震”。日本政府以这种长期预报的结果为依据,制定强制性的建筑物抗震标准,如某地区被认为在未来30年内会发生7级地震的话,该地区的建筑物就全得按这个抗震标准建造。

  这一点在所有的减灾措施中最为关键。因为地震灾害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有统计表明,地震中的死亡有95%以上是由于建筑物坍塌造成。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曾经亲历过阪神大地震的中国人,亲眼看到一幢办公大楼已被整体震倒了,结构却依然完整,楼内所有的人都是从窗户里“走”出来的。如果在所有地震中,建筑物都有这样的抗震性,伤亡一定会轻得多。

  不过,地震的威力极其巨大,建筑物的抗震性再好,碰到了地裂缝、地陷、地震波叠加等情况,也是不能幸免的。所以,除了建抗震性好的房子以外,还要加强对民众的防震知识教育。日本的这种教育真正做到了从娃娃抓起,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进行这类训练。一般的日本人都具有这些知识:家里常备一瓶水、一点食品,放在容易取到的位置;地震来了不坐电梯;楼层太高的话,就不跑楼梯,而是躲进厕所这种结构较小的房间……

  另外,还要适时地开展地震模拟实地演习,这类似于军事演习,主要是在演习中发现问题,提高整个社会在地震到来时的行动、救灾效率。实践已经表明,在地震真正发生时,这种模拟演习起到了很好作用。

  同时,提升地震预测、预警的准确性,也是防震减灾的重点。日本这次强震中新使用的一套预警速报系统,及时预报了地震的发生。它利用地震中P波与S波传播的速度不同(P波速度大约7公里/每秒,S波则大约4公里/每秒。而S波造成的破坏却远大于P波),抢出几秒的时间来预警。不要小看了这几秒,它可以让高速火车提早减速,电梯及早停下,等等。

  由于地震学界如今普遍认为,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地震尚是不可准确预报的。所以两害相较取其轻,西方发达国家应对地震时,都执行与日本类似的政策,以减灾措施为重点,而不寄希望于飘渺的准确预报。而我国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我国1975年曾幸运地准确预报了海城大地震,这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得到公认的成功地震预报。另一方面,也是我国以前国力尚不宽裕,而建高标准的抗震建筑、进行民众的防震知识教育、开展地震模拟实地演习等,需要花钱。所以,我国应对地震的政策多以防灾为主。但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来看,准确预报还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是不可期的。而我国的国力现在应该讲是已有了极大的提高,改变我们应对地震的主导思想,已经有了物质基础。

  所以,希望这次日本强震带来的冲击与启示,能够为我们带来改变,在应对地震灾害时,转向以减灾措施为主的政策,尽可能减少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