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忠:油价择机调整或增不确定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07:56 新京报

  作者:刘晓忠

  日前,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择机进一步理顺成品油、天然气价格(6月16日《上海证券报》)。

  发改委一改前期的搁置态度提出择机油气价改,可见灼热的国际油气价格、国内若隐若现的油荒及市场对油气价格调整的预期正形成夹攻之势,考验着油气价格管制效果。同时,发改委态度的先后变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管理层在防通胀与经济下滑方面选择了前者。毕竟,在短期看能源价改虽然会冲击通胀,但能源价改所传导出来的能源市场价格信号本身又是对通胀的一种牵制;同时,也有利于当前从紧货币政策效用的提高。

  然而,“择机”推动油气价改似乎并没有给市场带来确定性的信号,反而可能再次引发不确定性风险。

  “择机”究竟是什么时机,究竟怎么解读“择机”内容,在什么情况下符合择机的要求?市场大致可能认为,国际能源价格有所回调应该是发改委择机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但回调到什么区间会促使发改委调整国内油气价格?至少目前市场仍然很茫然。

  其次,择机油气价改是适度地提高当前的油气价格的方案,还是进一步理顺油气价格信号,推动油气市场化价改的方案?显然也是一个不确定问题。从目前看,后者的希望并不大,但如果是提高能源价格,则提高多少缺乏可预见性。如此一来,市场更多地是把这一不确定信号当成推动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加以解读。虽然5月份的通胀率回到了7.7%,但油气价格可能的放开则意味着通胀压力面临渐进式释放的风险。因此,今后几个月的通胀趋势可能更加难以预期。

  对于央行来讲,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客观地讲,要理顺能源价格,短期内意味着通胀需要承压,央行需要通过采取相应的紧缩力度来适当对冲新增的通胀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讲,“择机”拖的时间越长,央行紧缩政策力度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就越大。

  由此可见,当前问题的关键并非是理顺油气价格问题本身。而是该说法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笔者认为,择机理顺油气价格一方面需要尽量降低时间跨度,既然已经提出了调整油气价格,就需要尽快采取行动,消除由于方案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另一方面,既然已经错过了在100美元以下调整油气价格的机会,就目前来看任何可能出现的国际油气价格回调都是推出调整油气价格方案的时机。不能因为调整了油气价格后,国际油气又出现新的回落就说时机选择失误。事实上,政策调整很难有最佳时机,何况国内的油气价格调整本身就不同程度地影响国内能源需求,并进而影响国际能源价格。

  □刘晓忠(北京普蓝诺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