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冰:中国足球全线溃败换来走出困局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08:43 新闻晨报

  作者:陈季冰

  中国足球可耻的“6·14”溃败又一次令举国群情激愤。眼下全社会似乎已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要以铁腕对这个“丑陋腐败”、“黑幕重重”的足球圈子进行一次洗心革面式的涤荡,重新建立起一整套“公正完善”的管理体制。说到底,无非就是换一个更加强有力的足协领导班子,并加强全社会对他们的监督。

  我坚决反对这种论调。我一点也不认为20多年来中国足球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源果真在于政府没有“管”好,恰恰相反,中国足球是政府以不恰当的方式管了不该管的事而使自己陷于“里外不是人”的窘境的典型例子。将所有不成功都归结为“管理体制”问题是我们这个“体制”不健全的社会中最容易赢得共鸣的一种思维方式。可是,我们最好时刻都不要忘记“管理体制”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最好的管理是那种看不见的管理,它的唯一追求就是为民间创造力的勃发提供坚实保障,而不是时时地体现它自己的存在。

  因此,中国足球的全线溃败为它换来了一次彻底走出困局的机会。道理很简单,面对一匹“死马”,又是一个“烫手山芋”,不会有多少“名医”有兴趣、有胆量来妙手回春。当利益驱动之下的“管起来”的冲动消退以后,足球就有可能恢复其原生态。中国足球确实需要“管理”,但正确的方向并不是向上去寻求更高的政治权威,而是向下寻求参与足球市场的各种社会力量自生自发的协调管理。

  作为一个关心中国体育事业的人士,我现在倒是有些担心足球这匹死马可能引发的一个后遗症。足球是中国最先推行市场化改革的体育项目,它的失败很容易让头脑简单的人得出竞技体育市场化改革“此路不通”的结论——如果连竞技体育中市场号召力最强的项目足球都没戏,那么其他体育项目的市场化就更不可能有出路了。我因此很担心整个中国竞技体育的改革都背上足球的耻辱黑锅,而当淳朴的民意与传统体育管理体制造就的强大既得利益捆绑在一起时,反市场化改革的力量就会异常坚固。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社会上已很少有人会怀疑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方向。但在体育领域,“举国体制”拥有的能使竞技体育在短时间内出成绩的优越性依然是许多人心中牢不可破的真理,即使它与“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况且,“举国体制容易出成绩”这种说法本身就有很大的人为夸张成分,中国乒乓球独步世界半个世纪的真实原因恐怕不是举国体制,而是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乒乓球社会基础吧?更加现实的问题是,举国体制要得以长久维持,背后需要有一整套计划经济体制和相应的政治制度安排。在民间力量无处不在、管制势力早已没有能力实现对社会全覆盖的今天,举国体制将越来越难以维系。我不担心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迟早会走上改革之路,我担心的是,足球的惨败会大大推迟它的步伐。

  中国足球徒劳的20年轮回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艰难的一面,这篇极具典型意义的反面教材告诉我们:改革还远未到成功的时候,而且,半吊子的“市场化”很可能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的缺陷于一身,从而制造出中国足球这样令人绝望的怪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