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昌奇:范美忠未能安顿好个人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08:54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夏昌奇

  在范美忠事件中讨论道德问题,可能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途。

  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规则,用以调适人与人的关系。在范美忠的言论里,根本没有他者的存在,何谈道德呢?在独个的世界里,无耻/高尚、畏缩/勇敢、虚伪/坦率,这些标签全无意义。良心不安?道歉?忏悔?如果在他那里还有丝毫的话,也只能解释为身体某种激素分泌的紊乱,与他人是毫无关系的。

  我一开始就很奇怪,范美忠为什么不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为自己辩护,而是说出于“自由和公正”的缘由。传统文化看来真的是衰落了。他还说要以“个人主义”挑战“集体主义”。他用的这些概念,像其他类似的大词一样,有复杂的甚至充满矛盾的各种含义,引起言语混战是在所难免的。这些大词来源于西方,而且事实上是西方价值的关键词,同样一直处于争论不休的漩涡中心。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贝拉主撰的《心灵的习性》一书自1985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是非小说类的畅销书。这本书的主题是美国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通过大量的访谈,该书再现了美国人对成功、自由、公正等关涉到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核心价值的不同理解,以及价值差异和变迁背后社会的历史的原因。作者认为,个人主义一方面塑造了美国文化诸形态,但另一方面由于逐渐偏离其宗教文化的传统根基,加上其内在的矛盾,个人主义正导致美国公共生活和共同体价值的衰败。贝拉主张改造国民文化,重塑美国精神。

  此书出版后引起持续的争议。尽管批评者质疑贝拉用以替代个人主义的“群体”的现实性,以及以现代公民宗教改造国民文化的可能,但同样对于极端个人主义导致的社会冷漠和隔膜表示了担忧。

  但在中文的语境中,同样的概念说的是相反的意思。极端的自我指向的是极端的无我。中国传统有太强的集体主义文化基因,我们一直在寻找自我的价值和位置。逍遥与避世,是中国传统中最为优雅而又最无可奈何的麻醉技术。

  范美忠的畏缩个人主义也没有什么新东西,更糟糕的是他的个人缺乏担当,不仅没有容纳他者的空间,甚至连面向他者的窗户都没有一扇,完全没有过一种有道德生活的可能。范美忠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但也不过是高压锅里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粒沙粒,并没有真正安顿个人主义的灵魂。

  但范引发的争论并非毫无积极的意义。如果我们在关于范的讨论中,不是止步于道德谴责和谩骂,不是简化为顶起或者拍死的排队,或许我们可以多想想与他者共同生存的方式。希望这种公共讨论能够继续下去。

  (作者系武汉旅美学者 哲学博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