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舸:用重典保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07:29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毕舸

  6月16日,教育部召开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大会,部署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讲话中强调,认真做好学校恢复重建规划制定工作,搞好学校标准设计,编制好灾后学校重建规划,把学校建成最坚固和最安全的地方,在灾难发生时学校应成为群众的避难场所。(国际在线6月17日)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一些学校瞬间化为废墟,一批孩子鲜活的生命就此埋葬于地下,这是令家长、民众和政府都备感痛心的天灾。而未来的灾后重建,其价值核心就是汲取教训,以人类智慧在最大限度内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地方”,就是教育部基于此次大地震对学校安全防震体系考验下的最新要求,是以生命为本的国家政策体现。

  然而,“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地方”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上,哪怕这样的承诺来自于官方。承诺是来自于语言层面的肯定式,距离实际行动,尤其是牵涉到庞大的学校安全体系重建必然有漫长距离。尽管“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地方”的承诺,已经有了官员道德自觉与中央政策指导的双重保险,但只要没有添加沉甸甸的制度之锁,那么寻租后门就可能敞开,任何人都可溜进溜出,最终让安全之墙坍塌。

  众所周知,“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地方”不仅需要教育部依照中央指示,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更需要获得来自建设部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监管。由于执法权限被分配给多个政府部门,使得责任链条也被相应拉长,因此民众被诟病的“多头执法”现象一直存在。民众有理由担心,“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地方”一旦进入现实层面,必然面临房屋质量管理、监督、检测等一系列环节,由于未来重建学校工程数以千计,而受制于政府机构的人员配置等问题,监管部门用于执行工程质量监管的人员,和监管所需的执行人员需求相比,也许会相差甚远。那么,对每所学校、每间教室乃至用于建设的每块砖头质量进行一一检验,是否具有真实可行性?是否会因人手不够等条件局限,而采取威慑力明显减弱的抽检等手段,而这又如何保证建筑商不因小概率执法而产生违法侥幸,继续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

  要让建筑商不敢轻易拿建筑质量来开玩笑,首先要保证执法者对国家法律法规有一种执行敬畏感,能够在日常冗长而复杂的执法过程中,将涉及到生命安全的建筑质量规范演化为具体的细节监督,加大对开发商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如果开发商的违规成本巨大,没有哪个开发商敢轻易冒天下之大不韪行事。

  这样的制度常识也同样适用于掌握权力的执法者。只有对“监管者的监管”足够刚硬,建立完善的事前预防与事后追惩问责体系,执法者才不会感觉到腐败交易所获利益高于守法收益,才会在法律之剑高悬下奉公执法,成为合格的公共服务守夜人。

  “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地方”不靠承诺靠制度,制度建设除了政府不断强化法规及内部监管外,来自民众、媒体的第三方监督也应被放置在同等重要位置。在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中,政府与民众拥有畅通对等的信息交流渠道,就能形成制约合力,让建筑商不敢拿生命作为逐利代价。如此,“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才有希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