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波:反思人肉搜索 避免道德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07:36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邓清波

  重庆某学院旅游系大三学生“Die豹”(网名),因在不合适的时间里,说了不合适的话,在网上发表“第一次在重庆本地感受到地震,很舒坦,我还在想为什么不来得更猛烈一点,死的人不够多……”言论,网民纷纷指责她“没人性”,人肉搜索公布其个人资料,致使她不得不选择休学一年。(6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这则新闻最震惊笔者的地方,并不是这位“Die豹”的言论,而是另一个网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文革’时期的互相告密。”

  据调查,许多严厉批评“Die豹”、将她的各种真实资料公布出来的网民,原来都是她的朋友,只不过是换个网名而已。一些偶然发布的错误的言论,最终酿成一起“网络暴力”事件,并给现实中的“Die豹”造成巨大伤害。客观上,这确实构成了一种现实的隐患: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公民的言行,无论对与错,都有可能被其他群体“围攻”。

  这些群起批评“Die豹”言论的网民往往自认为“师出有名”,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捍卫道德。然而,在这种网民可以群体隐匿自己的身份再去无限度地批评、谩骂别人的情况下,这回遭殃的是“Die豹”、“范跑跑”,又焉知下回遭殃的不是“哥白尼”呢?历史上的哥白尼因为其言论超越那个时代占据权威地位的思想体系而被烧死。

  诚然,不能把那些“义愤填膺”者都看成是过去的告密者,他们希望捍卫、重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愿望未必不是真诚的。但捍卫、重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不能只有激情,只有口号,而应有着另外的更为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自由、民主、法治、平等等现代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现代公民意识的成熟。惟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不会忽视别人的基本权利而任意“围攻”,才能理性地探讨我们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道德,才能正确地看待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避免“道德杀人”,让道德带给所有人归宿感、安全感、温馨感,而不是恐惧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