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如何保障将学校建成最牢固的建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08:15 珠江晚报

  作者:曹林

  任何灾难都是不幸的,但如果能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将教训以制度的形式积淀下来,灾难也许会带来积极方面,这就是"多难兴邦"的涵义吧。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民族正不断从这场大地震中总结一些教训,比如从"学校成为地震重灾区"的问题中反省"将学校建成最牢固的建筑",这种发达国家的共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

  教育部长周济近日在教育部大会上宣称:搞好学校标准设计,编制好灾后学校重建规划,努力把灾区学校建成中西部教育发展的典范,把学校建成最坚固和最安全的地方,在灾难发生时学校应成为群众的避难场所。(6月17日教育部网站)

  一个承诺也许很简单,喊句口号也不费什么力气,公众更关心的是,在我们的体制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此次是拜地震所赐震出了这许多豆腐渣校舍,不是地震的话很难发现校舍质量问题,地震"试错"的代价是多么的昂贵,那是多少个孩子无辜的生命。将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拿什么来检测学校的质量?

  靠我们既有的监管制度可能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在缺乏制度性监督的语境中,人性在利益驱动下的自私和幽暗是灾难改变不了的:依然会有官员克扣国家的建校拨款,会有建筑商在建筑上偷工减料,会有监理在收钱后对豆腐渣视而不见——房子的建筑质量是一个外观很难看出的东西,除了地震的强烈摇晃,还有什么能检测校舍的质量?

  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学习和移植发达国家实现这个目标的制度条件——这是更实质的内容。比如日本和美国,他们不仅在法律中规定了校舍为最高抗震等级,而且设置了一些制度保障这个目标的实现。比如有严厉的问责制,有议会在场的监督,有学生家长的监督(房子质量事关自己孩子生命),有纳税人的监督(建校花的是自己的钱),工程监理必须是利益无涉的第三方,让无数双利益相关者的眼睛盯着校舍建设,才能促使"学校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此次地震,倒的多是一些公办学校,而民办学校很少有倒塌的(比如许多希望小学),因为民办学校的投资人眼睛盯着校舍建设,花的是自己的钱,建的是自己的学校,他们不会容忍豆腐渣的存在——这些经验也应该去学。突破既有体制,在校舍建设上引入民主监督,让纳税人和学生家长的监督在场。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下一次地震来考验校舍是不是最安全的地方。教育部要做的是为"建最牢固的校舍"创造制度条件,而不是重复那个众所周知的共识。作者系资深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