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阮占江:把浪费纳入审计重点更显理性与责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08:27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作者:阮占江 为使救灾物资得到更为公平、合理、及时地使用与分配,截至目前,共有近万名审计人员正在对18个中央级单位、240多个省级单位、370多个地市级单位、2500多个县级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覆盖了重点地区和主要环节。(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8版) 看到近万人的审计阵容首次全程对抗震救灾进行跟踪审计,相信多数人都会更加的安心与放心。而笔者注意到,在这场正在进行的万人审计大行动中,有一个细节信息值得关注——据介绍,下一阶段,审计将根据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物资损失浪费和效益发挥情况。 对此,笔者认为,审计部门如此明确把救灾物资的损失浪费和效益发挥情况纳入重点审计范围,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彰显了审计本身的行为理性。实际上,从一些报道披露的情况来看,此前一些救灾物资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被浪费的情况。此外,由于交通运输、人手紧缺,一些食品、药品因为温度过高、天气潮湿等因素,在囤积点变质,结果不得不被废弃,让人颇为心痛。 在刚刚遭受人员、物资损毁,百废待兴的灾区,无论是一瓶水、一张纸,还是一顶帐篷、一间简易房,几乎每一件外来的救灾物资,无不凝聚着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浓浓爱心,无不蕴涵着很多人为之付出的劳动、心血与汗水,无不承载着众多灾区群众早日重建家园、回归幸福的希望。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任何浪费行为,都不仅是对社会爱心的亵渎,也直接影响着灾区重建的效率与速度。因此,这就需要有关方面采取系统、有效的措施,来努力减少、避免救灾物资的损失浪费。 当然,从《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到《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诸多法规、政策与文件都对灾区重建中的整体规划与具体部署作出了科学、系统的安排。这种制度性的统筹谋划,无疑从整体上为减少与避免各种浪费行为提供了一种制度性的基础。但灾后重建本身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大多数救灾物资的处置往往牵涉到运输、装卸、分配、发放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只要稍微存在思想上的麻痹,出现行动上的迟缓,就难以避免出现包括损失浪费在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把救灾物资的损失浪费情况也纳入审计重点,能进一步加快救灾物资的运输、装卸与发放的速度与效率,使救灾物资得到更为及时、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与使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审计部门明确把损失浪费情况纳入审计重点,是对救灾物资背后凝聚与付出的社会爱心、努力与劳动负责,体现了一种行为理性。这种审计行为的理性与冷静,必然能为抗震救灾积聚更多有力的条件。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阮占江(北京 记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