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涤明:公务员招考舞弊门不能自证清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1日07:44 中国青年报

  作者:马涤明

  一篇题为“广东公务员招考不慎透露内幕,触目惊心”的帖子,一下子让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同时也让备受关注的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性遭到了强烈质疑。

  帖子提及一份名单,其中不仅有所有考生的笔试、面试成绩,还附有哪些考生是谁的亲友,有谁打过招呼等信息。广东省监狱管理局解释说,部分考生家长和亲友通过各种形式与该局联系,咨询考录情况。由于个别工作人员的失误,在网上公布面试人员名单时,误将记录一些要求查询、了解考生情况的工作台账,也上传了出去。(《中国青年报》6月19日)

  看到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的解释之后,有网友质疑道:为什么工作台账记录的家长和亲友,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为什么没有普通家庭?网友的质疑有没有道理且不说,监狱管理局的解释必被质疑是必然的——当事人自己声称问题不存在,有什么公信可言呢?

  回避制度,古来有之。我国最早称为“换推制”,首见于《唐六典》:“凡鞠狱管与被鞠狱人有亲属仇嫌者,皆听更之”。“亲属仇嫌”都要回避,何况当事人自己了。监狱管理局作为司法相关机构,想必更应当懂得这一逻辑吧?然而,我们或许不该过于指责监狱管理局不主动回避,因为这种自圆其说“机制”,既不是他们发明的,同时也在现实中大行其道,而且还有一个比较规范得体的说法:“自纠自查”。很多问题往往都在这种“自纠自查”中自消自灭了。而那些被爆出的疑点,则往往被定论为“谣言”、“误传”。比如,前段时间,某省卫生厅干部打人事件,卫生厅自己“澄清”的“事实”为“纯属谣言”。但由于网友们的穷追不舍,并且时间、地点、车号等证据的提供得十分具体,事实才最终被认定。遭遇质疑的事件当事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需要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出来说话,而网友恰好充当了“第三方”的角色。只是,网友充当“第三方”,多少会令制度和真正的“第三方”有些尴尬。更重要的是,作为“第三方”的网友,没有任何实际权力,这多半会让“肇事者”有恃无恐。

  古时尚有“换推制”,尚知“亲属仇嫌”等统统回避。今天,当社会越来越走向文明和法制化的时候,我们的“回避制度”和“第三方机制”却不能深入人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务员招考这样敏感的问题被爆出“舞弊门”,绝非小事,必须给公众一个严肃认真经得起推敲的交代。为何至今未见有关部门的介入和回应?谁有责任调查这一事件?权威公正的“第三方”又是谁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