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生:天水替考案的被替考者都是些什么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07:29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马龙生

  日前,甘肃方面宣布“天水替考案”告破,共有23名考生参与替考,其中21名被替考者为“先移民,后作案”。2名组织者已被刑事拘留,警方正在追捕涉嫌幕后组织、现已在逃的山东阳谷县农业局副局长霍继刚。而据记者调查发现,“替考案”中,越来越多的疑团也指向了阳谷县农业局局长燕兆启,因为本次替考事件中,不仅第一个暴露身份的假冒天水籍“燕涛”,与燕兆启的儿子同名同庚,而且自替考案曝光后,燕兆启在副局长霍继刚的失踪、本人躲避媒体的态度上,也有颇多蹊跷之处。(6月22日《东方早报》)

  23人的跨省替考与被替考,如此大规模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正在被有关调查机构层层揭秘。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整体脉络也日益清晰。从目前披露的信息分析,此事的复杂,绝非挑战考试法纪那么简单。其中最没有悬念的一点,就是将有更多公职人员卷入其中。而这些公职人员带给人们的心理冲击,又决不仅仅是作弊者对规矩考生不公平那么简单……

  很多事情的起因,深究起来都可以用“利益”二字做出解释,这一起替考案也不例外。组织者、替考者、被替考者都有各自的利益,只是利益有大与小、显性与隐性之分。这起案件,从媒体披露的那一刻起,我就有过很大疑惑:在大学生就业难,上大学“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社会公众已陷入“上大学到底还值不值”的困惑时,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下这么大功夫、冒这么大风险来做这样的事?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要知道,跨省安排替考和被替考,其中要过的身份辨识关、移民户籍关、考场查验关、高校录取关等多道关口,哪一道不需要巨大的经济成本与风险成本?以如此之高的代价,换取一个时下价值未必很高的本科文凭,难道真的只为了文凭本身?

  从上述“局长之子与被替考生同名”等信息,笔者似乎找到了答案:被替考者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比普通百姓更需要这张大学文凭,因为文凭对于他们来说,决不仅仅是一张职场的“敲门砖”,更是能否“子承父业”、能否“等价交换安插职位”的筹码;被替考者的身份,决定着他们更有经济实力换取这张高成本的替考文凭;决定着他们具备一定的政治能量,可以呼风唤雨地组织这样的替考,并自恃能够摆平其中的风险……从社会意义来说,查清被替考者的身份背景,剖析其身份与替考的关系,显然比单纯破案更有意义。

  谁都不难看出,在“天水替考案”中,那些替考的高二学生们,不过是整条利益链最末端的参与者。他们有错误,应该受到相应处罚,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他们是弱者,因而不乏可怜之处。而那些组织者、为组织者效力的各环节关键人物、有权势背景的被替考者,才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该被依法追究、最该被舆论所声讨的。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