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国家机关公用经费节约25亿是块试金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07:28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冯海宁

  中央国家机关压缩5%的公用经费到底有多少?财政部官员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这个数字大约为15.45亿。加之,预算中原已安排了10亿用于提高中央国家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一些单位的公用经费标准,该支出政策已决定不予出台,两项合计25.45亿元全部用于抗震救灾。(6月24日《人民日报》)

  国家机关显然为节约公用经费做出了榜样,不仅率先公开节约比例,还率先公开具体节约金额。这一积极举措不但有助于抗震救灾,更为建设节约型政府探索道路。很多地方政府也效仿国家机关,纷纷公开节约比例,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节约决心更大。

  以上海为例,今年市级机关经常性经费预算开支削减10%用于抗震救灾工作。这一节约比例比国家机关高出5%。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虽然表示将节约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却没有公开自己的节约比例;另有一些地方政府虽然公开了节约比例,却没有像国家机关那样公开可节约的具体金额。如此,政府机构节约公用经费举措落实得怎么样,公众便无从得知,更无从监督。

  按理说,根据节约比例测算节约金额并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有没有公开的勇气。一些地方之所以不愿意公开,很大的原因在于,害怕公开后公众会穷追不舍,认为还有进一步节约的空间;或者会让公众认为,这不是节约,而是减少浪费。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认为公用经费节约如果都公开了,会影响到政府的工作习惯和效率。

  的确,一些地方政府声称要节约多少多少,实际上只是减少了部分不必要的支出而已,故意给公众造成勒紧裤带的印象。像减少会议、缩短会期、简化接待、减少出差、减少公务用车、节水、节电、节油等这些举措,本来是中央一直要求、地方政府本应该履行的,怎么能当成是一种特意节约呢?难道执行节约措施就会影响政府效率吗?没有根据。

  一组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国———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更有数据显示,政府机构的人均用电量,相当于普通居民的19倍。可见,政府机构变成“电老虎”,并不是公共服务的实际需要,而是纵容浪费的结果。

  据报道,这次从国家机关到各地政府的节约行为是出于抗震救灾目的而采取的措施。然而,不仅是抗震救灾需要政府节约,公共服务同样需要政府大力节约。至少从目前来看,已经开始履行节约承诺的政府机构并没有因节约而受到多大影响。因此,公用经费节约应该常态化、制度化、公开化。

  公开政府机构节约资金额度以及具体节约措施,不仅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政府,更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因为政府的榜样效应非常重要。就国家机关节约的25.45亿元而言,这一天文数字不只是对地震灾区帮助很大,也增强了公众对政府节约的更多期望,同时,更增强了地方政府节约的动力。

  依笔者之见,不管是国家机关节约5%,还是上海要节约10%,因抗震救灾而出现的节约承诺是一块“试金石”。一试:节约后是否影响政府机构职能发挥?二试:下一步节约的空间还有多大?三试:政府机构是否真正履行承诺,完成节约目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