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吴祚来:功夫熊猫击中国产动漫软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6日08: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吴祚来 熊猫在本土似乎都是通过“真身”来展现价值,我们有熊猫外交与熊猫新闻、熊猫保护或展览,但没有将熊猫变成一种“文化”,特别是市场文化。 美国人动了脑筋,就把熊猫变成了文化,而且还杀进了中国电影院,博得满堂彩。当我们为熊猫的功夫喝彩的时候,美国人正在为自己的票房收益庆贺。 第一次看见以熊猫为题材的动漫是二十多年前,日本著名导演高畑勋和宫崎骏拍的《熊猫的故事》。故事拍得天真烂漫,听说近期日本还将重播这部拍于1972年的动漫影片。 再后来关于熊猫文化的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人给熊猫做时尚服饰(带有行为艺术性质)。熊猫本就黑白两色,而美国艺术家却用各式服饰装扮中国熊猫,有迷彩服还有美国国旗服,异想天开,穿上这些服饰的雕塑大熊猫更加憨态可掬、妙趣连连。 现在,熊猫在美国导演的驯导下练起了中国功夫,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拍中国特色的电影走向世界”,却被美国人学到了,用中国特色、中国元素和中国功夫打进了中国市场,他们做了什么?编了一个故事,用的全是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他们活学活用进了动漫情节之中。他们的添加剂,不过是一些警言妙语,还有就是他们擅长的电脑动漫特技。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些动漫我们的年轻人也会玩,只是编导整体策划与投资比不过人家而已。 去年下半年,美国好莱坞编剧大罢工使我们开了眼界,原来在他们电影巨星身后,站着那么多高素质的幕后英雄,那些离奇的情节、那些睿智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话语、那些机趣的笑料,都来自他们的大脑,是他们在让观众激动、落泪和开怀大笑。我们动漫公司的编著呢?我们动漫故事每集编剧成本是多少?说起来令人匪夷所思,三五百元一集。几个年轻的写手在公司领导安排下进行原始创作,其实是拼凑故事,动漫设计人员加工进入二期制作。美国的电影电视编剧每集少则三五千,多则三五万元(名家更高),而我们的动漫编剧却停留在干苦力阶段。这样的投入怎么可能出现日本宫崎骏那样走向世界的伟大动漫作品呢? 一位了解中国动漫产业行情的业内人士说,动漫公司老板不重视编剧内容,一是因为他们在动漫其他环节上花费巨大,譬如动漫技术人员、设备与硬件投资,而在回报上却不尽如人意;二是动漫播出把控在电视台权力部门手中,播不播出,看的不是内容,而是公关,因为这些动漫都是给孩子们混日子的,成人多不会去欣赏,所以只要一般过得去,动漫公司的产品也就算成了正果。如果冷不丁地让孩子们喜欢上了,图书玩具也跟着卖火了,那就是撞上大运了,但这种事可遇不可求,谁知道孩子们明天会喜欢什么样的动漫作品? 国家在鼓励儿童动漫艺术制作生产上颇费苦心,对电视台播出的动漫作品的一些产业基地会有补贴政策,而且限制国外动漫作品黄金时间播出,但这些政策把握在电视台权力部门手中,只要他们将这些国家政策“恰当”运用,鼓励的不是中国原创作品高水平出品,而是动漫公司更有效、更卖力地“攻关”。中国动漫公司的利益不是通过高品质的作品来获取,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高水平的公关获得的。看着自家的熊猫帮美国人打动漫天下,心里有些莫名的痛。 (吴祚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