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纠错机制失灵放出周老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02:46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经过9个月的漫长等待,陕西有关方面终于揭开“周老虎”的重重迷团,结果与许多人此前的判断不谋而合———这是一个极其粗劣和低级的造假行为。周正龙那些简陋的道具和漏洞百出的伪造方法,竟能轻易骗过一些官员、专家以及民众的眼睛,令人深思:一个村民的荒唐之举本该很容易识破,何以引得舆论几番起伏,数不清的公共资源被浪费乃至引发一场“官场地震”呢?

  问题的关键显然在于,当地相关的纠错机制失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来,当地林业部门和地方官员代表的公权力是一个纠错机制,结果却为了某种利益与周正龙结成了“同盟”;社会舆论也是一个纠错机制,可在声势浩大的打虎声浪中,周正龙和一帮挺虎官员们却漠然置之;专家学者这一个纠错机制,尽管权威而有说服力,却没有被认可;至于地方人大等监督机关,几乎在“周老虎”一案中保持了沉默……

  可以设想,只要以上任何一个纠错机制起效,“周老虎”这种小儿科的蒙骗行为,也不至于拖了9个多月才真相大白。在纠错机制正常运作的社会,藐视公众智慧的愚蠢骗术根本难有存在的空间,像“周老虎”这样的风波也许连镇平县都出不了,遑论惊动国家林业局,闹得全国沸沸扬扬,数月而不息。

  因此,在“周老虎”一案中,对周正龙以及相关责任官员的追惩当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纠错机制的反思:那么多政府部门和官员,那么多坚持不懈“打假”的网友、媒体,那么多专家学者,为什么没能制止这样一个低级的错误?只有让社会民意和舆论的“软约束”硬起来,不囿于个案的解决,而从根本上改进纠错机制,我们才可以防范下一个“周老虎”的出笼。

  改进纠错机制,一方面当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的权力制约。不难看到,假虎照之所以能被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认可、发布,是因为基层干部虚构勘验报告,而上级又对报告缺乏严格的审核,如果政府内部粗糙的执行和决策程序不通过制度弥补,不仅是“周老虎”,很多骗局都可能轻松闯关。此外,当地政府渴望华南虎带动旅游开发,地方林业部门希望靠华南虎争取国家拨款,而两者既是假虎照的利益主体,又是审查方,类似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模式在当下的行政管理中并非个别,也应引起警惕。

  改进纠错机制,另一方面是让行政机关内部的外部监督不再“无力”。不管是公众、专家还是媒体对“周老虎”的质疑,这样的民意不应被漠视,而应建立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渠道,例如各级政府要组织与民众、专家的对话等。人大也应该建立“调查性听证会”制度,通过这一平台,人大代表可以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追问事情的真相。

  在任何国家,不择手段逐利之徒都难以避免,各种骗局都可能出现,然而,只要有高效、健全的纠错机制,这一切便不足为虑。而当一个社会纠错机制失灵时,哪怕纠正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却往往要调动庞大社会资源,付出巨大代价。这,应当是“周老虎”案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