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桦:纪委书记实名上网反腐不该成另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08: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椿桦

  网络反腐,并不是新词儿,然每每出现网络反腐人士,必被视为新生事物而大受追捧。由于此类新事物往往如昙花一现,因此直到今天,网络反腐者依然具有鲜明的“另类”价值。最近在湖南株洲出现的一位反腐人士堪称真正的“另类”,他的名字叫杨平,公开身份是:株洲市纪委书记。

  7月1日的《新京报》是这样报道网民杨平的:作为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在网络实名注册并发帖,让他显得有些另类。由于实名注册,杨平常常被当成“冒牌货”,他的帖子经常被网管删除,删帖者还留言说:谁敢冒名顶替杨书记?但很快,纪委书记在网上反腐的消息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向杨平投诉者、提供举报线索者络绎不绝。不到一个月,纪委利用网友举报,查实后“双规”了一名处级干部

  谁也不愿怀疑反腐书记是一位作秀者,毕竟,网络反腐的意义连菜鸟级的网民也清楚无误。网络的匿名性,决定了网上世界是真话的集散地,人们在现实中总是笑脸相迎,而一到网上就翻脸骂人,大抵可说明,表达真实感受才是人的天性,没人愿整天伪装着脸。而现实中投诉渠道的不畅,也为网络举报线索的高度集中提供了条件。从这个意义来讲,把网络当成反腐重要战场的,应是每个党政官员的自觉行动。

  尽管人人都高度认同网络反腐的伟大意义,但在众官员之中,叶公好龙者实在为数不少。这就使得网络举报更像一把双刃剑:刀锋威胁着贪官污吏,一不小心也会伤着自己。山东高唐县三位市民在网上议政,因为揭露的问题“涉嫌侮辱诽谤县委书记”而被刑拘22天,是为著名的“高唐诽谤案”;湖北蕲春县教育局一工作人员在网上举报该局局长与副局长的“腐败问题”,而被后者告上法庭。诸如此类的事例至少表明,没有良好制度的支撑,有时候刀子越锋利,人们反而越不敢使。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网络反腐的发展始终举步维艰了: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投身其中的官员以稀为贵——后者往往是前者的原因。尽管权威的官方网络反腐渠道早在前几年就建立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举报平台2003年建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上举报中心2005年底正式公布),但如何保障网络举报者的人身安全,却无明文规定,与此同时,官方机构却往往要求人们实名举报。至于亲自上网与民交流,则不过是官员中的新奇景象罢了。

  正因为始终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另类”们的昙花一现也就不足为怪。实名上网反腐不久的杨平,也差点成了那昙花中的一朵。原因是,周围的干部们也都把他当成了“另类”,他感到压力太大。但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交谈的消息,给了他信心。

  谚语云:身正不怕影斜。清白的官员当然无惧网络监督。如果官员们都坚信自己是干净的,同时又对网络监督的积极意义深信不疑,则应共同推动网络反腐的发展,正视网民的诉求。当网上反腐官员不再被视为“另类”,缠绕在“网络监督”上的复杂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作者椿桦,媒体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