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县委书记公推竞岗是政改新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08:28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7月7日,贵阳市正式公布,20名干部将同台竞争上岗,角逐4区(县)党委书记。每个职位都有5人参与激烈竞选。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活力之源,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活力之源。(7月11日《人民日报》)

  公推公选干部,在我国已不新鲜,但过去往往都局限于部门职位,而且以副职居多。地方党政一把手“公推竞岗”全国罕见,这是我国党政干部任免机制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一次具有标杆作用的破冰之举。用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的话说,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活力之源,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活力之源,公开选拔区(县)“一把手”, 就是通过竞争,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

  此次“公推竞岗”,贵阳市从今年5月开始决策安排,共有82人报名参加,81人通过初选。经过民主推荐大会“海选”,为每个区(县)选出5名“公推竞岗民主推荐人选”,然后进行5进2、2进1的竞赛环节,依据“公推竞岗”方案,其综合成绩由民主推荐、调研报告、演讲答辩、民意测验、党政干部领导能力测评五项组成。

  如果演讲答辩能够通过电视等媒体向公众直播,如果表决最后都由党代会常任代表匿名直接表决(政府一把手相应由人大代表直接表决)通过,如果公推竞选的一系列过程都是“阳光旅程”,人们无疑将见证新的民主历程在我国日渐成长和成熟。

  相信这不会是孤例,而是上下一致深思熟虑的制度性安排。选择县一级作为政改的突破口,扼住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咽喉。我国的县一级政权,处在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直接交汇点上,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各种具体利益的矛盾最可能集中体现的地带。以往,县级党委一把手的岗位都是上级党委任命,权力自上而下获得,导致有些官员“重上(上级)轻下(民间)”。而他们往往又掌握着地方大权,一旦自上而下的监督和制约不力,就容易导致用人腐败,使这些县级主政官员滋生“老子天下第一”幻觉,漠视百姓权利,对社会的异动怯于担责,对上瞒骗对下控制打压,造成权力矛盾和利益矛盾纵横交织,成为各种冲突爆发的冲撞点。

  这种传统的权力惯性,在公民权利和民主意识勃发、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社会治理愈加复杂的今天,正成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障碍,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矛盾集中地。诚如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振华7月10日下午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所说,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依法行政的力度有逐级递减的问题,越到基层,依法行政的困难越大。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不依法行政、乱作为、不严格执法的情况,比较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对县级党政一把手公推竞选,充分实现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制约,又完全在中央和省两级政权的可控范围,它将打开舒解中国社会矛盾的关键之结,实乃大势所趋。它既是公民民主权利实现的一个关键节点,也是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关键节点。自古郡县治则天下安,从这个节点出发,一个国泰民安的法治中国值得期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