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清:宏观政策即将结束观望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07:24 东方网

  刚刚过去的2008年上半年,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不平常的半年。雪灾、震灾、通胀、美国次贷危机、国际能源价格、粮价飙升……都在考验着中国经济。随着近期国务院高层密集调研苏浙沪鲁,外贸出口,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也开始被人们所关注。中国经济能否突破困难局面,保持稳定健康增长,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高度关注的问题。从今天起,早报推出宏观经济系列评论,与读者共同思考,寻找答案……

  早报特约评论员 高辉清

  站在2008年来看2008年的经济,我们可能看不太清楚,因为它正处于一个拐弯口上,旁边的路标上写着:“由‘又快又好’驶往‘又好又快’”。要看清它,我们需要退一步,回头看一看,才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拐弯口!

  事实上,进入新千年之后,中国已经被公认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之一。甚至在一些场合下国际上一句流行语“美国打一个喷嚏,世界要感冒”,其主语也被改成了“中国”!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各种历史长期遗留的问题开始显现。西方工业化后期的两个弊端就已经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供给与需求由长期的供给不足开始转向了生产相对过剩,宏观总量之间矛盾在中国出现了逆转性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在扩大。这两大弊端对中国经济健康运行和保持社会安定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基尼系数已突破了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社会资源的分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表现得极为不公正。不同利益群体的权利意识与政治诉求不一,人民内部矛盾有所增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出现扭曲。

  与此同时,经济持续增长遭遇瓶颈,能源资源消耗巨大,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每年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超过10%。换句话说,仅仅考虑环境污染这单一因素,我国绿色GDP基本就只是“零增长”。如果继续沿着当前的经济模式发展下去,我们恐怕还等不到资源耗尽的那一天,另一个噩梦就会降临,那就是环境污染。按目前趋势发展下去,20多年后中国的环境污染将增加4~5倍,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将不适合人类的生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实现这一历史转变,我们从2007年初就开始努力,到当年第四季度真正看到了一些成效:经济增长幅度开始由高位回落,宏观经济效益和城乡居民效益显著增长,节能与减排工作双双开始见效……如果不出意外,2008的中国经济列车应该是在从紧货币政策的制动下沿着“又好又快”轨道上稳健地往前飞驰。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今年以来诸多“意外”事件的纷至沓来,模糊了前方的视野,使得各项决策出现了巨大困难。一是对次级债危机的发展及其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意见,让决策者无所适从。一种意见认为,美国经济走软必然带来我国外部需求的下降,再加上南方雪灾影响、后来的四川地震、去年以来政府出台一系列外贸调控政策、人民币快速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上涨、环保成本上升等等因素影响,外部需求将明显下降,并由此带来两种可能的风险,即工业较快增长的下滑或是产能过剩危机,而二者都可能引发失业的增多。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中国对冲外部风险的空间非常巨大。对中国而言,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外部需求的变化而是自身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是资源、环境的瓶颈,外需放缓对中国是个好消息,有助于中国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的转型,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再加上,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曾经普遍认为,世界需求的下降将导致国际资源价格阶段性见顶回落,农业周期性增长将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相对积极的汇率政策、被动应对的数量型信贷政策之外,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是处于“无为而治”状态,许多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在今年上半年实际上是“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度过了一个个无眠之夜”,中国的经济列车总体上是依靠自己的惯性在前行!(来源:东方早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