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渔:高考低分女生为何能上国外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07:51 中国江西网

  作者:张若渔

  湖北女孩张孟苏今年高考考了445分,在国内只能上个独立学院。而高考结束后在一个招生咨询会现场的助人举动,却为她赢得被新加坡一所大学录取的机会。据悉,她素质全面,深受各方好评。(《楚天都市报》7月13日)

  张孟苏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从而“一举”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运气?当然不能否认,但也不能说完全是天上掉馅饼。如果没有在其后面试过程中的优异表现,运气也会从她指缝中溜走。因此,张孟苏之所以会成就一段“传奇”,其实根本就在于她没让幸运女神失望而已。

  如果我们把张孟苏的个人经历称为“张孟苏现象”,它又能告诉我们什么?显然不是叫学子们都去招生咨询会现场学雷锋,而是应从中看到一种有别于传统学习态度的成长法则。这种新型“法则”,在我看来就是放弃对高考“独木桥”的深度迷恋,以积极的自我经营、自我教育的方式直接对接社会。

  高考是遴选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尤其是在以高考成绩和文凭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愈发弱化的今天,高考的价值其实已经非往日那般神圣不可动摇。于此,学子们就面临两种选择:其一,仍然把“高考”作为实现社会升迁的通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二,尊重高考但不迷恋高考,在读书之外,挖掘自身多方面潜能,勇于接受社会磨砺,做一个在社会中成长而不是在书本中成长的人。

  张孟苏无疑属于后者。在不长的求学过程中,她有着积极的“入世”态度,砥砺了多方面才华,综合素质出类拔萃。正因为如此,尽管高考关闭了她通往一所好大学的大门,但另外一扇门不期然间向她敞开了怀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她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不仅值回票价,而且还颇有“溢价”的惊喜。

  张孟苏的经历无法复制,但莘莘学子们却可以选择做像她这样的人。每一名学生都应该自问:为什么必须要通过高考去成就自我然后等待社会的选择,而不是自我成就、积极主动的对接社会并被社会所认可?时代的变化总是迅疾得难以想象,当高考、成绩、学历一一被拉下神坛,而我们却还在集体无意识地刻舟求剑,无形之中就是我们把自己逼到墙角,失去大把成就自我的机会。

  放弃对高考的迷恋,自我训导、自我成就的意思,其实就是我的生活我作主、我的成长我负责。如是,你或许考不上大学,但你会有比考上大学更大的收获;或许你没有张孟苏那样的运气,但你会有她那样的“惊喜”。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拒绝被一种“选择”所绑架,从而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自由。而自由,意味着选择的多元,意味着成功的诸多可能。

  张孟苏的幸运偶然中见必然,她本身就是一本教我们如何“自我成就”的教科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