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对比蒋方舟张孟苏奇遇才有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08:54 扬子晚报

  作者:乐毅

  此事受到了方方面面一致的好评——从专家学者到众多网友。并且大家还由此一致炮轰中国现行高考制度。痛批高考一考定终身,评价机制单一,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儿,只是成绩好,却不能适应社会……

  可是,我们在不久前是怎么评价同样是“降分录取”的蒋方舟的呢?

  清华大学有意降60分调档录取这个90后少女作家,舆论因之大哗,许多人都认为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做法有失妥当,对其他上线考生不公平,云云。还记得有一年复旦大学尝试过“面试招生”,用面试代替高考分数作为录取依据,结果不但无人叫好,相反还质疑一片:凭面试就能判定是不是人才?肯定有暗箱操作?等等不一而足。其实,这是性质完全相同的两件事。为什么张孟苏得到的全是掌声,蒋方舟却收到了一大堆质疑呢?

  很简单,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大家愿意相信新加坡方面的录取是公平的,所以大家都愿意给张孟苏掌声。而在国内,腐败情况相对多一点,社会上不公平的事也多一点。高校自由招生这样有弹性的考试制度,操作程序较为复杂,权力与金钱渗透进去施展魔力的机会也就大一些。在公众普遍将高考视作社会公平最后底线的情况下,人们在高招改革问题上,往往于矛盾挣扎后会展示出“宁要公平,不计效率”的倾向。所以蒋方舟之事一出,网上就有人在猜测蒋家是否有什么背景?而就算蒋方舟清白,也还有很多人担心,此例一开,会不会牛鬼蛇神就跟着这个洞钻进来?老实说,我也是有担心的,我曾亲眼见识过保送生制度是怎么变味的。

  所以,我只能学着何祚庥院士的口气说一句“蒋方舟,谁叫你不幸考的是清华呢?”如果蒋方舟考的是中国香港、新加坡或西方的大学,就一定不会有这么多审视的目光了。

  今年高招中接踵而至的“蒋方舟”和“张孟苏”两个相似的“个案”及其激发出的截然不同的舆论,其实不仅仅反映出教育制度的问题,而且也考问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土壤。我以为,“张孟苏奇遇”的价值或在于此。 (湖南 乐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