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攀:高招标准惊诧论何时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10:03 中国网
作者:王攀 湖北女孩张孟苏今年高考考了445分(文科)。高考结束后在一个招生咨询会现场的助人举动,为她赢得被新加坡一所大学录取的机会。据悉,她素质全面,深受各方好评。(7月13日《楚天都市报》) 蒋方舟被清华特招至今仍有质疑,最近有人认为蒋方舟不写高考作文是因为她以往的文学作品是其母代笔,而在蒋方舟被特招的新闻报道当天,网上质疑让这个小女孩当晚就在博客里辩称特招还没有定下来,并解释了一番。如今,同样是“特招”(在国人看来),招收学校由清华换成新加坡高校,招收对象由蒋方舟换成湖北女孩张孟苏,为何引来普遍叫好和对国内高招标准一片反思之声?在我看来,国人对高招“标准”的惊诧论更值得思考。 无论是新加坡高校因全面素质而录取张孟苏,还是国内高校普遍以高考成绩录取考生,这都是依据不同国情而选定的高招标准而已。在不同的高招标准之下,张孟苏适合新加坡高校录取,而只可能被国内一些独立学院录取,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诧的。标准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当然,国内以高考成绩为主的高招标准固然有不足之处,比如不能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的素质。但如果移植新加坡高校的招生标准,难道就不存在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在高招咨询现场助人为乐,张孟苏被新加坡高校的咨询老师偶然发现,进而通过面试了解到这个女孩的成熟与干练,再接着决定录取张孟苏,并给她丰厚的奖学金。这种录取方式不仅在中国被视为天方夜谭,还会被骂得狗血喷头。清华特招蒋方舟即是明证。人们为何不接受这种录取方式?这是因为,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之前,在教育权力结构和行政体制没有较大改变之前,新加坡高校的这种招生标准将导致高招的混乱。 事实上,我们的高招也曾经以新加坡这样的方式进行过。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前,我们国家曾一度取消高考,实行大学入学推荐制,但结果呢?在取消高考成绩之后,引发的却是教育大倒退的惨痛教训。事实上,在当前社会法律体系不健全、不能有效监督和制约的今天,目前的高考制度尽管存在一定问题,但却是一个最不坏的高招标准。高考功过这些年讨论不断,批评高考制度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强,但取消“高考”的呼声根本形不成主流。 新加坡高校录取张孟苏,的确折射了当前国内高招标准一些问题。但还应该看到,我们的高招标准一直以来都在尝试着变革,比如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越来越多的特招生在高考分数之外走进了大学。蒋方舟被清华特招,就是一例。但即便如此,国人一边羡慕国外大学高招标准的“素质化”,一边批判国内大学高招标准的“分数化”,同时,又一边反对国内大学高招标准的“素质化”——怕特招之下的权力寻租。这真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高招标准,一个是“素质化”,一个是“成绩化”。国人一边希望高招标准“素质化”,一边又维护高招标准“分数化”,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在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监督制约尚有乏力的当下,如果你让一个学校像新加坡高校那样偶然发现一个同学助人为乐,并认定其素质全面,那么你就必然怀疑这个招收者会不会因为得到某种好处、受到权力暗示等进而对一些并不具备条件的人网开一面或权力寻租。这就是当下的现实和理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