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京报:政府需要的是威信而不是大楼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07:56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昨日上午召开会议宣布,成都市政府新办公区将对外拍卖,拍卖所得全部捐给地震灾区。据悉,李春城已要求所有已搬到新区办公的政府部门全部搬回原址。在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大楼竞赛”的背景下,这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好消息。 前段时间曾有网友发帖称“成都市政府在地震后三天悄悄地搬入新豪华大楼办公”,称这座耗资12亿的政府大楼是一座优秀的建筑艺术杰作,不仅质量过硬在地震中毫发无损,而且前卫、大气、考究。该帖曾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质疑当地政府在地震时搬入奢华大楼有些不合时宜。 平心而论,在经历了“5·12”地震后,在各界的善意提醒和建言下,成都市政府从善如流,及时顺应民意,这是政府在意民心向背的正确选择,也是官员在意百姓冷暖的良心和觉悟之体现。再多的口号与宣言,不如于无声处的一个具体行动。 从网上看图,成都市新的行政办公中心———新益州城市广场,的确气势恢弘,造型现代、流畅,容积率低,视野开阔。办公中心形如巨蛋,居于正中,其他六个主体建筑成拱卫之势围绕四周。据悉,它占地约255亩,总投资约12亿元,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广场分为办公区、服务区、绿化景观设施三部分,办公区将有高档次的会议中心、接待中心等。 一些地方有鲜明地标特性的政府建筑,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很能展现当地政府的“形象”。但很多时候,大楼体现的形象,却与一些地方破败的民房、寒酸的校舍、贫困的孩子,以及民众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保障的缺失形成鲜明的反差。而即使正常规划手续经过合法的审批,政府也是出于发展城市的好意,但在民生尚未得到有力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政府大楼的兴建仍然会面对不合时宜的拷问。这也是中央屡次对楼堂馆所“踩刹车”的原因。 如何建设办公大楼,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时间建设———这不是封闭的政府规划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必须一开始就敞开规划决策的大门,正视和回应公众的意愿,让公众知情、表达、参与和监督。成都市决定“将逐步创造条件择时安排机关整体南迁”,希望能贯穿这样的科学发展的理念。 政府的要义,乃是“有威信之谓,非有大楼之谓”也!可以想象,如果政府在天灾降临之时搬进新大楼,即使它没有任何程序上的瑕疵,也难免让人冷漠观之,难以获得公众的认同。成都市政府新大楼的拍卖,是一个崭新的开端,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 同时,期待成都市政府新的行政办公中心的拍卖,完全按市场程序操作,既不要采用指定国企参与的形式,也要完全尊重市场规律,把包括土地在内的财产一并计入拍卖底价,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地方的政府办公用地,往往是无偿划拨的。现有12亿元37万平米的造价,也仅仅是建筑安装成本,平均每平米3243元。 我们更希望,成都市拍卖政府新的办公中心的行为,不只是为了应对救灾的一时之急,而应当成为其他地方政府效仿和学习的榜样;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当前,而应该是一个长久之计,不要单纯等时过境迁,即使再盖一个办公楼,也需要通过公开的程序获得公众认同。这方面,既期待政府官员的自律,更期待一个良好的体制和机制。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