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身:一贯深沉的真相与民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08:28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杨耕身

  对“6·28”瓮安事件的关注依然延续至本周。《贵州日报》继7月14日宣称“查获了200多名涉案人员”之后,于16日借当地民众之口表示,“瓮安现在很祥和”。民众没有打酱油,祥和不是“俯卧撑”。尽管如此,盛大林还是在周一的《燕赵都市报》上呼吁,“瓮安事件”别丢了两个大“西瓜”,一要查明李树芬的幺叔究竟是哪些人打的,二要查明到底哪些警察与黑恶势力有纠结?而比“祥和瓮安”报道早一天,笑蜀在《珠江晚报》上把这一切归功于中央政府的果断处置。他说,瓮安早已经蜕变成新时代的水泊梁山,这水泊梁山的主宰者正是各种特殊利益集团。而一旦中央政府发威,将瓮安领导班子果断拿下,瓮安社会马上平静祥和。

  上海袭警案有两个重要话题。先是一些网民将凶手杨佳美化成替天行道的“杨大侠”,并嘲笑警察无能。一位遇难警察的妻子悲愤地站出来通过博客进行反驳。和这位警察妻子一样,曹林在7月15日《东方早报》上把这些网民等同于莎朗·斯通,并规劝道,斯通冷血,但请别再制造新的冷血。毛建国也在《中国青年报》表示,袭警事件只有暴力没有美。另一个话题则是源于7月14日上海市检察院对编造、散布谣言的郏啸寅以涉嫌诽谤罪批准逮捕。作为司法人士的易波在16日《中国保险报》上质疑道,国家机关有名誉权吗?

  奥运日近。因为“北京奥运面临威胁超往届”,所以奥运安保工作也将是“奥运史上史无前例的”。奥运安保新闻遂成为一时热点,由此也流出了“进京客车安检,如发现一人无身份证将全车遣返”的说法。河北省公安厅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否认并澄清。7月14日青年时报评论文章在赞许之余仍没忘提醒,保障奥运安全乃重中之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让公众付出自由与权利的代价。奥运纪念钞在各地厚此薄彼的发行额也成为另一个热点,朱少华在荆楚网上认为,这样的发行已经严重违背了奥运纪念钞的纪念本质。薛世君则在《广州日报》上提议,让这份“奥运福利”惠及每位国民。

  楼市博弈在本周加剧。因房价走跌,开发商频频聚会,逼宫“救市”,接着深圳又曝出房奴“断供”的消息。但事实再次证明,开发商永远无法从公众舆论那里获得丝毫同情。郭国松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断然说道,房价下降是市场价格杠杆的必然结果,本在预料之中,何来救市之说?对于断供,易宪容则在17日《新京报》上故作奇怪地发问:全国更多地方房价是在上涨,断供如何能发生?7月16日新闻晨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说得更直接一些,因为见惯了开发商上下其手、左右视听之伎俩,所以更需要对“断供”冷静以待。当日东方早报马红漫同样认为,需要引起警惕的是那些肆意放大“断供”危害的言论。仿佛“断供”只是开发商导演的一出戏。

  “杨不管”与张孟苏成为本周两个热点人物。林琳很担心,作为老师的“杨不管”会不会教出一群看客,指证“杨”已违法。这一言论发表在7月16日《工人日报》上。同日《南方都市报》则发表珈铭的博文,标题就是:“不想管”+“不敢管”=杨不管。其意不言而喻。但次日的南都社论以一贯深沉的语气说,不顾转型时代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只对师德师责问题口诛笔伐,这既让公共讨论失之轻浮,也会伤害到教师的整体职业感受。评论家们显然也要通过张孟苏事件来反思教育体制,哪怕后来被证明张孟苏“因乐于助人而被新加坡院校特录”之事纯属虚构之后,宋桂芳依然在7月16日红网评论上说,此事件真假无关批判价值。李忠志也持此观点,他在《长江商报》写道,我们万不能因为张孟苏事件的失实而否定评论者对中国教育问题真诚而理性的思考。

  在长沙本土,河西岳麓区教师村遭水淹的新闻终于追出了一个好的结果,居民下月可远离水患。这个从去年4月起先后14次被淹的教师村问题,终究在媒体追问下得以解决,不知是媒体之幸,还是不幸。跃进湖20亩土地是建办公区还是还湖?长沙市长张剑飞实地考察后拍板定案:退地还湖。而在此前红网的调查中,有近九成五的网民支持“还湖于民”。市长拍板甚合民意,城市建设也是需要民主的。如果城市建设能首先是基于民意向背,市长就会少些烦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