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林:为何总是该保密不保密该曝光不曝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07:33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盛大林

  本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宏观经济数据。然而,早在9天前,路透社就援引“两位官方消息人士”的说法提前披露了我国6月份以及上半年的CPI;过了几天,又援引“三位官方消息人士”的说法提前报道了我国上半年GDP增长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工作人员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泄密”,而路透社则发表声明称“这些信息在正式发布前早就传开了”。(7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对经济走势尤其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提前知道,就可以通过市场操作直接获利,这个简单的道理无须赘言。必须究根问底的是:这些信息是不是提前泄密的。

  从理论上讲,确实存在着两种可能:一,专家的预测极其精确;二,统计数据被提前泄露。不过,第一种可能性实在太小了。专家预测向来都像是“撞大运”,准确预测一个数据就很难得了,能把几项最主要的数据全部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在世界预测史上可能都没有出现过。如果真有哪位专家能把几个主要经济数据预测得分毫不差,那他就是“史上最牛”的预言家———有了这样的殊荣,谁还会隐姓埋名呢?其实,报道说的明明白白,那就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而不是预测的结果。作为世界最著名的通讯社之一,路透社也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弄虚作假。

  实际上,类似的泄密事件司空见惯。去年4月份,国家大幅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消息提前十天曝出;今年4月份,印花税恢复的前一天晚上,境外投资基金大举入市。小到大大小小的考试试题,大到中央的重大人事安排,“小道消息”总是能跑到“大道消息”的前面。十几年前,十五大报告竟然在大会召开前一天公开刊登在香港的一家报纸上,甚至连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的人选也常常被外电提前披露……相对于这些泄漏事件,统计数据的泄密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各种应该公开的政府信息却被层层保密:官员的收入情况不公开、详细的预算报告不公开、城市建设规划方案不公开,甚至连党政机关的红头文件也不公开。虽然国务院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施行的情况非常让人失望。为了可怜的一点知情权,公民往往需要诉诸法律,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够如愿。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握有权力的人可以轻易看到“绝密”的东西,而无权的老百姓连应该“公开”的信息都很难知道———如此反差,何其大也!

  就政府信息的保密和公开来说,无外乎四种情况:一,该保密的保密,该公开的公开;二,不加区分,一律公开;三,不加区分,一律保密;四,该保密的不保密,该公开的不公开。第一种情况当然是最理想的;第二种和每三种情况虽然有很多弊端,但至少是公平的———要么所有人都知道,要么所有人都不知道;而第四种情况是最坏的情形,因为它必然导致双向的“反动”———知道了应该保密的信息,权势者可以谋取非法的利益;不知道应该公开的信息,老百姓连合法的权益也受侵害。一位网友说:“在没有机密的证券市场里,散户是最大的弱者。”其实,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当权力者觉得自己的利益需要时,他们可以随便揭开贴着封条的“盖子”;当权力者认为可能不利于自己时,他们又可以随便捂住应该敞开的“盖子”。这种“该密不密,该曝不曝”是对公开正义最大的伤害。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和谐社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