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潘洪其:孟连警民冲突背后的争夺群众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5日07:46  东方早报

  作者:潘洪其

  23日,云南省普洱市政府就7月19日孟连县群体性突发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地官员认为,这起事件表面上看是警民冲突,实际上是胶农与橡胶公司之间经济利益矛盾纠纷未能及时解决,矛盾不断积累、激化的结果。普洱市和孟连县有关官员也认为,由于“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蛊惑、煽动,“加之少数违法犯罪人员乘机进行挑唆、误导”,直接导致了“不明真相”的群众“情绪激动、行为过激”,进而引发了警民冲突。

  从上述视角分析,在这类群体性事件背后,一般存在着地方政府及警方、企业(橡胶公司)、群众(胶农)、“少数坏人”(别有用心之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等)四种力量。综合普洱市、孟连县及有关方面的说法,首先是由于胶农和橡胶公司之间出现了经济利益纠纷,接着由于地方政府未能有效化解纠纷,解决矛盾,“一些基层组织不作为,甚至乱作为,致使胶农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坏人利用”,在“少数坏人”的误导、煽动之下,“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发展成为对基层干部、基层党委政府的不满”。

  概言之,原本是群众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由于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少数坏人”的误导、煽动,逐渐发展成为群众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在这个发展演变过程中,有两个颇值得警惕的环节,其一,群众与政府的矛盾以及警民冲突都不是最本质的矛盾,最本质的矛盾仍然是群众与企业的矛盾,只不过由于地方政府介入不当、处理不公,企业逐渐“隐身”在背后,地方政府成了企业的“代理人”,在“代表”企业与群众博弈。其二,被误导、煽动、利用的群众,一定程度上是被“少数坏人”当了枪使,从而使得原本最为本质的群众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多少也体现了“少数坏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孟连“7·19”事件发生后,当地一些法律界人士指出:为什么群众有事不找政府,而去找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为什么基层干部没有号召力,而一些闲散人员却能一呼百应?这个问题问得好!群众与企业发生了矛盾,政府本应依法居中协调,但有些地方政府把屁股坐在了企业一边,群众当然不去找他们。政府如果成了企业的“代理人”,当然对群众没有号召力;相应地,一些闲散人员、“少数坏人”对群众“一呼百应”,并不说明他们能够更好地代表群众的利益,而只能说明他们钻了政府的空子,从政府手中把群众活生生“抢”了过去。

  以前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叫“争夺群众”,强调要充分发挥政治路线、思想理论和体制制度上的优势,与各种敌对势力争夺群众资源,以不断巩固群众基础。现在看来,“争夺群众”的问题并没有过时,它关系到能不能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能不能维护社会的持续稳定,应当引起高度注意。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