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德清:中国奥运首金与民族复兴之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08:26   珠江晚报

  作者:于德清

  1984年7月29日,是中国体育史上的里程碑。这一天,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

  从1894年,国际奥委会在筹备第一届奥运会时向清朝发出邀请,到中国的运动员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时间整整过去了90年。在此前的近一个世纪中,中国与奥运会虽然缘分不浅,却总是有花无果。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终拿到了15枚金牌。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第一次亮相就令世界刮目相看。

  许海峰的奥运金牌是提升国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催化剂。那个时候国人的《霍元甲》热正当头,大街小巷都在唱着"昏睡百年,国人渐以醒……"。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的复苏与民族复兴的气象,正恰如其分地与流行元素共舞。《霍元甲》也让一个历史词语"东亚病夫"重新刺痛国人的神经。许海峰射落的中国奥运首金来得正是时候。这枚金牌让中国人彻底地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到了太平洋里。奥运金牌给国人带来的不止是欢乐,还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彼时的国人心目中,奥运金牌不但是中国运动员全面登上世界体坛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华民族重返世界舞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体育运动的冠军无疑是一个民族血脉年轻、健康充满活力的最好证明。那个时候,中国正需要这样的自我证明。

  尽管,我们今天越来越强调奥运精神本身的内涵,越来越倾向于对奥运进行价值减负,把那些附丽在奥林匹克运动之上的宏大叙事做淡化处理,但是,我们不能不理解,1984年中国人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新鲜感,以及作为一个新成员那种急于展示自己和证明自己的欲望。这就是历史,借助现代体育运动而传达一个民族的复兴之志,尽管不会成为永远会有的事情,但的确是那个时候中国社会的现实。

  1984年是中国的奥运年,许海峰、李宁、中国女排成为新的社会明星、偶像,奥运冠军既成为社会各界学习的榜样,也成为新的流行元素。在1985年到来的时候,奥运冠军的挂历进入了中国社会的千家万户。民众靠社会自觉而非政治强制,把奥运带入了社会记忆的深处。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才会发生的事情。尽管此后,中国继续参加奥运会,拿下的金牌也过了百枚,但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所带来的全民亢奋却已经难以重复。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