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学江:奥巴马出访是否只有旗开得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09:3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李学江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为期9天的出访于上周日结束,对他此行的评价众说纷纭。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其支持度有所下降,共和党的麦凯恩阵营更指其为“政治作秀”。奥巴马则为出访辩护说,除非美国在海外有坚定的伙伴,否则美国不能有效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奥巴马为何要在竞选期间远赴中东和欧洲呢?其实这也是为形势所迫。在与共和党对手的攻防战中,麦凯恩主打军事经验牌,并指责奥巴马不去伊拉克做实地考察,不听取前线将军的意见便主张撤军,无资格胜任总司令一职。护住这一软肋,打掉对方口实,就成为奥巴马出行的主要考虑。

  前半段,奥巴马可算是旗开得胜。他提出的“16个月从伊拉克撤出作战部队”,同时“向阿富汗增兵两个旅7000人”的主张,既受到了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竭诚欢迎,也得到了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的基本认可。

  奥巴马对欧洲三国的出访,成果则是有喜有忧。喜的是,他在老欧洲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不仅得到德、法、英三大国领导人的高规格接待,更如同摇滚巨星般受到民众的追捧。他在柏林胜利柱前的讲话,吸引了20余万听众,欧美媒体将其与肯尼迪1963年时的讲话相提并论。奥巴马对从伊拉克撤军和应对气候变化等许诺尤其博得了热烈喝彩,这反映出欧洲民众对美国政府在一些问题上奉行的单边主义的极度不满,以及对美国新一代政治家的高度期许。

  不过,“福兮祸所伏”,国外的热情拥戴很可能在美国国内产生反效果,尤其是被对手利用之后。法国的超规格接待,如红毯铺地的欢迎、总统的热情拥抱与溢美之词等,都是麦凯恩到访时未能享受到的礼遇。麦凯恩于是批评,奥巴马向世界人民高谈阔论,媒体也铺天盖地地加以报道,其实是远离、冷落了美国民众。

  从奥巴马的某些民调不升反降可以看出,美国选民不愿受国外民意的左右,何况伊拉克战争当年在美国还是颇有民意基础的。2004年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就曾因亲法而备受责难;也曾有英国人给美国选民写信,呼吁投克里的票,结果适得其反。不过,奥巴马终究不是克里,大多数民调都显示,奥巴马仍是领先者。

  总的来看,奥巴马出访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尽管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外交新手,但奥巴马出访期间并未出什么纰漏,反而展现出过人的外交才华,到访国舆论对其评价也颇为积极。当然,欧洲对他也有所疑虑,例如奥巴马宣称要修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反对与哥伦比亚缔结新的自贸协定,这种反对自由贸易的倾向就令欧洲人不安。不过,奥巴马鲜明的反战立场和撤军主张,他虚心倾听并团结盟友的意愿,他愿同敌手展开谈判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等多边主义取向,都是颇受欧洲欢迎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