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勇
中国南海研究院的几个专家跑到国外转了一圈,回来就说,海南可以借鉴新加坡经验,建设一座世界第一的摩天轮,初步估算需投资10亿元左右。南海研究院副院长朱华友博士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花钱不多,却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极大关注,创造巨大注意力经济的项目。(8月5日《海南日报》)
新浪网做的一个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友认为这是在浪费财力打造形象工程。无独有偶,前两天重庆丰都将耗资7亿打造鬼国京都主题公园的消息,也引来了舆论的一片指责。政府造景,为何总是引来骂声一片,实在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老实说,撇开对形象工程的厌恶感,单纯从造景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海南要花10亿建世界第一摩天轮,还是丰都投资7亿打造鬼国公园,都并非一无是处的建议。通过人造景观带动一地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例子,遍地都是。谁也不敢断定,海南的摩天轮真建起来了,就一定是个赔钱的玩意。那为什么政府造景意愿一出,大家就会条件反射般跳起来呢?这里面的真正原因,恐怕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民意的漠视所致。没有办法参与讨论和决策,民众剩下来的情绪,就只能是排斥了。
一个地方要不要花费巨资造景,其实并不是政府可以关起门来决策的事情。听了专家的建议,轻描淡写地通知大家一声,就大把大把的钱撒下去,民众不反感才怪。毕竟,投入的巨资是当地纳税人出的。这么大笔钱用在什么地方,该怎么用,出钱的人却没有发言权,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摩天轮和鬼国公园不是不能建,专家的意见也不是不能听,关键的问题是,如此重大的地方性公共事务,应该有一个民意参与讨论和决策的过程才对。无论是提交人大讨论审议也好,开听证会也罢,都不费事。但奇怪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好像不习惯于民意讨论,只要专家和政府一拍即合,就开始破土动工了,决策内部循环,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省略了民众参与程序的政府造景,即便真的是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即便真的很有搞头,也往往会落得"浪费财力搞形象工程"的骂名,这又是何苦?
如今,国人对于事关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已经不再满足于知情,而是迫切希望能够参与其中,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但很明显,重大公共事务付诸民意讨论还远未形成一种固定的行政思维,很多地方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在权力的强势下我行我素,对民意的表达权和参与权缺乏足够的尊重,在这样的行政思维之下,政府决策遭遇民意诟病,实在是一种必然。民众表达意识的强化,已经对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形成了一种民意倒逼,现在,是政府学会与民意平等协商的时候了。作者系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