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子砚:期待社保关系打破划疆而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10:09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石子砚

  日前,《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研究》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完成了课题研究。作为国家发改委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十多个课题项目之一,该课题着力解决制约劳动者流动的社保异地转续的政策性壁垒,针对我国现有社保体系“划疆而治”的分割局面,提出了包括借鉴欧盟“分段计算”在内的一揽子操作性政策建议。“分段计算”即———工作地缴费,分段记录;退休地方发放。(8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虽然仅仅是一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空想,但是这个包括“一揽子操作性政策建议”的社保体系,还是让人无与伦比地期待。之所以期待,是因为这一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和政策取向,直指社保体系的要害和软肋。一旦课题中的“一揽子操作性政策建议”付诸治理实践,现有社保体系“划疆而治”的分割局面,必将寿终正寝,而一个全民社保梦的蓝图,也将会真正可期。

  社保体系“划疆而治”由来已久。每每岁末年初,在一些大城市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辞工退保潮。比如2008年春节前,在珠三角东莞、深圳等地区,农民工退保率高达95%以上。以东莞为例,有超过60万人次办理了退保手续,一天最多时退保现金流达30多万元。好政策的背后,究竟存在什么制度缺陷和利益迷局?农民工一句朴实的“这里上的保险,到其他地方就没了”,是对社保体系“划疆而治”的软肋最朴素的表达和阐释,一语道破天机。

  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被认为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和安全阀,更是国家责任和国民福祉的体现。然而,“划疆而治”的硬伤,却将其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囿于“划疆而治”社保体系下的“小水缸模式”显然是掐住了全民社保网的咽喉,如果不打破“小水缸模式”及其造成的坚硬壁垒,不提高社会保障体制的“便携性”,那么所谓的全民社保网就可能只能是水月镜花,全民社保则难以化为真正的国民福利。

  “跨省转续”的政策建构,“分段计算”———工作地缴费,分段记录,退休地方发放的管理逻辑,显然是有“备”而来。课题中的“一揽子操作性政策建议”有望成为打破社保“小水缸”壁垒的“司马光”,并彻底终结社保体系“划疆而治”的旧有格局,从当前以各市县为单位统筹的“山穷水尽”疑无路,进入到一个在全国层面上进行统筹的“柳暗花明”的开阔之境。今天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上班,第二天改行去做乡村教师,而不需忧虑社保转移问题,也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愿景。

  有人说,我国社会必然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由。这是一个水滴石穿、步步为营的过程。而与这个过程同步,公民社保体系的“便携性”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且,提高社会保障“便携性”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一张IC信息卡就可以解决养老保险的流动问题。”期待国民社保体系“跨省转续”尽快从“研究课题”落实到制度层面,期待“分段计算”等一揽子操作性政策建议,以最快的速度从“乌托邦”化为实实在在的缜密的管理逻辑。唯此,“全民社保”才会早日梦圆。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