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薛涌 (发自美国)
北京奥运会预计是历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奥运会,也是冷战结束以来最重要的奥运会。也许,北京奥运会将把奥林匹克运动带进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刚刚开幕时就评价本届奥运会的历史地位似乎还为时尚早。不过,奥运会的意义大多不在比赛本身,而是时势所造就。所以,凭借着历史大势,现在就来评价本届奥运会的意义也并不太离谱。
我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绅士期,第二阶段是政治期,第三阶段则模糊不定,大概可以称为商业期,但更可能是一个过渡期。第三阶段的真正开始,也许要以北京奥运会为起点。那就是全球化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基础,还是西方源远流长的绅士传统。西方上流社会教育孩子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不同。在中国,你让孔子练武功纯属亵渎圣贤;在西方,苏格拉底则是位英勇的战士。西方贵族尚武的精神一直没有断过。当年在滑铁卢战胜了拿破仑后,英国贵族骄傲地说:这场战争就是那些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比赛的孩子们打赢的!十九世纪后半期,古希腊文化在西方渐渐成为时尚。格罗特的《希腊史》,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不仅成为教养阶层的必读,而且是他们人格培养的范本,大家模仿起希腊英雄来不遗余力。以体育为教育之基本的希腊文化,自然推动了西方体育的发展。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没有这种尚武的精神,没有古希腊文化在西方的复兴,是难以想像的。所以,第一时期的奥林匹克运动,都是以业余为宗旨。从事体育,是要做个完美的人,并不是当职业运动员。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被希特勒利用来宣扬大日耳曼主义,奥运会被政治化了。但是,虽然上层政客这样包装奥运会,但西方社会的奥林匹克运动还是以业余为主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比如,二战后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17岁的美国选手Bob Mathias临时练了四个月的十项全能就拿了金牌。这固然说明他身体素质惊人,但也说明当时的训练完全是业余的,水平和今日不可同日而语。
奥运会真正进入政治化,还是冷战开始后。转折点是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那年美国总统大选,肯尼迪险胜尼克松,冷战是大选的中心议题。而人们对几年前尼克松作为副总统和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博览会美国展厅就两种制度的优劣展开的“厨房辩论”还记忆犹新。很自然,奥运会成了两个营垒比社会制度的舞台。美国人攻击苏联东欧的运动员没有自由,乃至后来策动叛逃。苏联则也抓到了美国的把柄:在这个有着种族歧视的资本主义国家,许多奥运冠军因为自己的肤色,竟不能在国内和白人坐在一排乘公交,不能进许多公共场所。拳王阿里就是那届的奥运冠军,日后改信伊斯兰教,成为黑人反叛的偶像人物。这种冷战压力,无疑也刺激美国国内民权运动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并非无益。不过,两大阵营为了比拼自己的优越,无所不用其极。兴奋剂等等,也是从这届奥运会开始成为祸害。
这种政治化的奥运会,使奥运会的观赏力大增,地位大幅度提高。不过,到冷战末期,因为苏军入侵阿富汉,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遭到了抵制。到了1984年,苏联东欧集团又抵制美国洛衫矶奥运会,一时奥林匹克陷入穷途末路之中。所幸冷战很快结束,危机消失。但是,没有了冷战,那种两大巨人搏斗的场面也没有了。奥运会比赛水平虽然提高,观赏力却降低。
这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商业化。奥委会渐渐对职业体育运动员进入奥运会开禁。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美国职业篮球明星组成了“梦之队”,职业潮达到高峰。商业化的奥运会使比赛水平提高,但是也给奥运会带来了认同危机。既然全商业化了,那和美国、欧洲的一些商业球类比赛有什么区别?特别是许多项目,各国运动员长年在美国训练、比赛,奥运会不过是重新组合再战而已。也怪不得,作为奥运会训练大本营的美国,奥运会转播收视率也大为降低。商业的奥运是否构成了一个历史阶段,也成了疑问。
不过,北京奥运会可能结束这种认同危机,使人们对奥运会重新兴奋起来,开创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国际经济秩序的整合,而且还有中印等发展中大国的崛起。在体育上,运动员教练楚才晋用成了家常便饭,国界似乎模糊了。但是,奥运会成为崛起大国向世界发表宣言的舞台。这并非是主办国一厢情愿。西方媒体也早就提高调门,要把刚刚进入大国俱乐部的成员打量清楚。媒体的报道自然连篇累牍,远超过去几届奥运会,特别是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总数之争。巨人之战时代的奥运会的刺激又回来了。这,也许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