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石川
“鸟巢”内,奥运会开幕式精彩上演,一墙之隔,坚守岗位的志愿者们却无缘目睹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能为开幕式和整个奥运会服务是我们的骄傲。”担任引路工作的小张,道出了志愿者的心声(8月9日《文汇报》)。
作为170万名志愿者之一,留学中国的伊朗医科学生阿米尔·卡齐米说:“我感觉自己是个世界公民。” 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世界公民。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有句名言——我不是雅典人或希腊人,而是一个世界公民。其意深刻,不同城邦的公民应该有超越城邦之别的共同价值理念。岁月流转,评判世界公民的标准更趋丰富,但有一点永不变更,那就是追求公共精神,拥抱共同价值。无疑,奥运会志愿者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
回望现代奥运史,志愿者从现代奥运运行的那天起就没有缺席——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被称为第一个奥运志愿者。
志愿者们不求奖赏,不求回报,以行动诠释着公共精神和共同价值。有人说,2008年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其实,志愿者的微笑何尝不是奥运会永恒的名片?奥运志愿者以世界公民的立场遵循和传扬公共精神和共同价值,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直接体现。
诚然,运动员的参赛,本身就是在扮演着世界公民的角色。在赛场外,志愿者们同样用行动诠释着世界公民的另一层含义。正如志愿者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动员口号是:“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他们遵循规则,超越国界,展现博大情怀……举办奥运会不仅能带来物质福利,还能留下精神福利,奥运志愿者无疑见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