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凌河
女子网球四分之一决赛中,李娜的一声大吼,竟吼出了一个“加油”问题。
“加油”也有问题?
是的,从这次北京奥运会看,“加油”似乎已没有问题———宾德拉“夺走”了朱启南一枚金牌,中国观众为之喝彩,祝贺他为印度夺取了88年来第一枚奥运个人金牌;游泳馆破了十几项世界纪录,我们为各国飞人擂鼓,并不因为那里头暂无中国健儿而热情减退,相反认为“水立方”成了“水魔方”,是对东道主最大的褒奖;杜丽“痛失首金”,我们仍然为之加油,“没关系,14日再来”……看来我们的“看客”已经学会像鲁迅先生那样看奥运,既为领跑者欢呼,又为落伍者加油;看来中国的观众,已经学会以博大的胸襟看奥运,不但为本国运动员鼓掌,更为亚洲健儿喝彩。中国人的“加油”,似乎已经爱加四海、走向世界,再不是那样一种“狭隘”的“主义”了。
然而在国人的“加油”声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却出来了李娜的一声大吼———女网四分之一决赛的第二盘,对阵萨芬娜的李娜大比分5比4领先、手握盘点,正在一个关键球的处理时,看台上突然出现了观众“不适时的加油呐喊声”,李娜受此干扰,扣球出界,结果被萨芬娜破发。李娜错过扳平盘分的机会,又气又恼之际,向看台怒吼一声“Shut up”,然而看台仍然“热情”不减。随后李娜情绪不稳,最后以5比7落败,无缘决赛……当场有外电评论:正是这种“主场优势”,阻止了李娜前进决赛的脚步。
我们可以批评李娜不该“吼”观众,可以叹息国手的心理为什么这样容易受干扰,然而正如央视现场评论,“李娜在本届奥运会状态上佳,此役因一些不应出现的因素干扰失利,甚为可惜”——这可惜,不仅在于李娜,更在于我们的“看台”。
网球,包括体操等,对于“看台”,是有特殊要求的。奥组委发出的《奥运会观众指南》强调:网球运动要求观众保持安静。按照国际惯例制订的“网球赛事礼仪”也规定,不要制造影响运动员和其他观众的声音,避免大声说话,鼓掌加油要注意,只有在一分比赛确实结束时,方可加油叫好。
看来“加油”真是一个问题———不仅要热情,而且要理性,不仅要凭一腔热血,而且要内行、要懂规则,还要有一点“绅士风度”。可惜我们的“加油”声,在热情有余的同时,还存在“风度不足”的问题。不止是女网单打的四分之一决赛,即使在女双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当郑洁、晏紫对阵库滋涅佐娃和萨芬娜时,“现场观众噪音”加上“孩子哭闹”,也致使主裁判不得不停下比赛让观众安静。这也使人想起两年前的上海网球大师杯比赛,观众过于频繁的鼓掌声和过于热情的呐喊声,使“大师”们“深为烦躁”……
“掌为心声”,“加油”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教养问题。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我们的进步有目共睹,而我们的“问题”也毋庸讳言。当我们学会了开始将掌声付于世界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高雅而有风度地“加油”——得鼓掌时且喝彩,应静默时则缄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娜的一声吼,吼出的就不仅是一场网球的“加油”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