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菱沼彬晁(日本)
随着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升温,我不禁想起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的情形。44年前,我正上大二,在东京的宿舍里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当时日本各处都是围着电视叫喊“日本”、“日本”的人们,在为日本运动员加油鼓劲。那时离战败已有19年,正是黑白电视的全盛时代。
1964年的一件大事,是普通日本人也可以自由地到海外旅行了。在此之前,日本人只能以业务或留学的原因前往海外,所以,以奥运会为契机,日本与外界交流的窗口一下子打开了。日本普通民众的国际交流和国际体验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20世纪60年代,日本醉心于被称为“东洋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随着战败的伤痕开始愈合,日本打算把亚洲首次成功举办奥运会作为民族的骄傲,在国际社会赢得自信。与奥运会一起到来的,是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酒店、高速公路、地铁和轻轨等一系列建设使东京的面貌为之一新。1968年,日本的GNP(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德国,成为西方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人以“经济大国”国民自居,开始踊跃前往海外旅行。彼时,世界上经常能看到旁若无人的日本旅行团,这些旅行者在宾馆把浴缸外弄得到处是水,穿着拖鞋在大堂里晃荡,在餐馆里高声大气地说话,再吸溜吸溜地喝汤。到了高级品牌专卖店,这些人则像进了打折市场一样蜂拥抢购。这些行为很是有损形象,甚至成了笑柄。欧美的报刊上也经常有描绘日本人的漫画——戴着眼镜,挂着相机,跟猴子一样。这也深深损害了日本人的尊严。
当时,电视里流行的电视节目是“啊!猛烈!”这样称赞工薪族拼命工作甚至莽撞苦干的节目,充斥着“大就是好”这样对经济发展具有乐观自信的情绪。带着“世界第一”的幻想,日本经济进入了泡沫阶段。终于,泡沫破灭了,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停滞,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泡沫不破灭,大家就不知道这是泡沫。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忘记还有另一面——社会公共投资和福利支出停留在较低水准。另外就是环境的破坏。像有毒的工业废水导致了“水俣病”、“疼痛病”,空气污染则导致了“四日市哮喘”这样的公害病,此外还有大规模生产导致的垃圾问题等。这些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后期愈发严重。这是国民把经济发展置于环境之上优先考虑的必然结果。
日本讴歌经济成就的年代,是不是和今天的中国有些相似呢?今天的中国人也像当年的日本那样,认为“大就是好”,“远就是好”么?海外旅行中出现的那些问题,今天的中国人是不是也遇到了呢?我不是在强调日本和中国的相似性。经济发展和快速增长,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难以掌控的,各国都经历了相似的历程。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中国重蹈别国覆辙。
我担心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人们自我意识的膨胀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结合。
马来西亚曾经对日本令人钦佩的经济发展充满憧憬和敬意,并提出了以日本为范本的发展计划,这令日本人很高兴。“日本人很勤奋”,“日本的技术是世界上最好的”——日本国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膨胀,并出现了轻视别国的坏习惯。日本人难道不正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才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吗?
在“爱国”的名义下,日本侵略中国,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很多日本人对把日本引向错误方向的“爱国”一词至今仍怀有警惕感。但是,中国是以“爱国”求得了民族的自立,“爱国”相当于建国的理念。的确,“爱国”有时能够燃烧民族的火焰,凝聚人心。但是,世界上仍存在战火硝烟,“爱国”与“爱国”的冲突仍在反复出现。毫无疑问,“爱国”本身是无罪的。但是,在爱国主义成为对他国的不宽容之前,有必要在“爱国”的同时提到“世界和平”的理念,这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日本长野传递时,在日中国人挤满了沿线路边,他们手持五星红旗,高喊“中国加油”。如果这时有中国人(哪怕只有几个)能够同时拿着五星红旗和日本国旗,在喊“中国加油”的同时高喊“日本加油”,那么看电视的日本人就会差不多都成为坚定的“中国支持派”。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必然带给中国人自信。希望中国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再多些宽容精神,再多积累些国际化的体验。日语有一种说法,叫做“一皮剥”,意思不仅仅是剥皮。在日语词典《大辞泉》中的解释是“通过技术、外貌等方面的改进而比以前更好”,也就是能力的提高和成熟。面向国际化的努力,是日本人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希望日中两国能够开始一个“一皮剥”的新时代。
(作者系推进日中两国戏剧交流的团体“话剧人社”的事务局长,同时也是日本笔会和国际戏剧联盟两个团体的理事)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