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耕身:汶川百日,废墟上生长起民族向上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14:34  新民晚报

  作者:杨耕身 

  “5·12”之后,那片疮痍之地,血泪之城,迎来了她的百日之期——明天,汶川大地震整整100天。据媒体报道,为尊重中国民俗,给民众祭奠亲人提供方便,四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于今日短暂开禁。

  人类之所以文明,人性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固执地选择向逝者致哀,向生者致敬。“5·12”未远,疼痛仍在,我们愿意相信,那近七万逝者依然在天有灵。当汶川百日,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是否仍与那些大袋大袋提着香烛纸钱回到破碎家园的幸存者有着一样的悲戚?那不肯压抑、失声而哭的悲怆,是否可让我们仍旧拥有对灾难的记忆?

  当北川县城灾后首度开禁,那于废墟之中泪水长流、互告珍重的,绝不应当仅仅是那些痛失亲人与家园的灾民,还必须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良心。当灾难发生之时,我们曾经停止一切公共娱乐,专情于守望;在灾后救援以及灾后重建之时,我们曾经举国驰援,休戚与共;在三天国哀之日里,我们也曾经旗帜半举,肃然低首。所有这些,都是良心的凭据,也是在灾后百日,仍旧不可舍弃或遗忘的。

  我们需要从一切光荣与梦想之中,获得骄傲与自信,也同样需要从一切灾难与毁灭之中,获得坚强与品格。逝者“百期”之祭,固为民俗。但是民俗者,恰恰正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或源泉。更重要的,我们的灵魂,莫不根植于民间。我们的民间,不仅是那些人间烟火与人情世故,还更在于那些敬畏逝者并且慎终追远的庄重仪式之中。所以,我们总要在一些时间的节点上,暂时放下我们为之经营的现实功利,来面对曾经真实的灾难以及灾难中的真实。不是遗忘使人坚强,而是承担使人有力。如果灾难未铭记,则灾难的后果比灾难本身变得更加严重。我们当以此为汶川百日祭。

  汶川百日,中国百日。8月20日,在一个民族灵魂回归的地方,废墟之上必将生长起一个民族沉着向上的力量。2008,注定要成为中国性格成熟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历经大欣喜。改革开放30周年,让我们从容检视进步与发展;第29届奥运会正在北京举行,世界来到了中国,中国拥抱着世界。同样在这一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致7万生民罹难,家园涂炭,也让中国历经大悲痛。于大喜大悲之中,我们应该收获怎样的情怀与价值?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汶川 百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