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商报:解决大小非问题二次发售治标不治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08:47   上海商报

  社论

  昨天(8月20日),A股市场走出罕见的全面大涨行情。对于市场这一飙升走势的原因,各方的理解集中在各种“利好消息”可能出炉上。在众说纷纭的利好消息中,对于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当属针对大小非“二次发售”机制细则正在拟定的报道。

  始自“股改”制度推进的牛市行情,留给当今A股市场最大的未决遗产就是大小非解禁减持问题。今明两年多达数万亿元的解禁市值,不仅彻底改变了A股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时也让金融资本的市场话语权旁落,产业资本继而成为资本市场主角。这对于A股市场投资者而言,不仅意味着投资环境的巨大变化,甚至是市场估值标准彻底改变。

  对于大小非问题的市场影响,绝不能用“影响不大”四个字来概括。恰恰相反,大小非问题的存在即便不会成为打压市场的理由,但至少是抑制市场上行的压力。股市有谚,“涨不上去就要跌”,面对巨大的潜在抛盘压力,市场只有选择向下。唯有通过大幅下跌,才能够为上涨奠定基础。A股市场之前的跌跌不休,已经清晰的说明了这一点。

  正因此,有关大小非问题的破解方案,可谓事关重大。我们认为,恰因其市场影响重大,相关的应对政策应该遵循“打蛇打七寸”的原则,不宜过于强调政策的多和密,而要按实际市场效果统筹考虑。对于A股市场稳定而言,充分准备的政策规划,其效果要远远优于应景般的政策工具。从目前资料看,所谓的大小非“二次发售”制度,其实质就是要通过设立第三方作为大小非减持转让的受让中介,之后再由第三方渐次向二级市场投放,从而达到缓解二级市场一次性抛售压力的目的。

  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之前限制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市场减持,再到拟议中的二次发售机制,其本质都是通过增加交易环节来提高大小非出售股票的难度,继而来缓解A股市场的抛售压力。单纯从目标看,这样的政策思路并无不当之嫌,只是问题的核心在于,不断的通过交易环节来勒紧大小非,很有可能会触发更加不良的市场后果。

  事实上,现在很多大小非股东在心态上已经如同惊弓之鸟,非常担心未来的政策变化再次影响股份出售。因此,在现实操作上,大小非反而更加倾向于尽快全部抛出股票。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宗交易市场转让相关规定出台后,解禁股套现的速度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的数量5月、6月及7月的减持量分别为1.21亿股、2.52亿股、5.18亿股。由此可见,大小非减持压力不仅没有受到明显的抑制,反而是明显增长。这就足以说明政策导向目标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反差之大。

  针对交易环节的限制措施存在先天不足。大小非所持股份的市场收益极高,之前一两元的股票购入成本,即便面对暴跌后的A股市场依然可以获得暴利。因此交易环节增多所带来的影响,不过迫使大小非去寻找一个利益分沾的中介机构,这并不能够影响其落袋为安的操作取向。更何况,大小非获得的流通权利是基于商业原则的股改对价,如果行政部门采取过度的干预措施,非常有可能遭遇法律方面的诉讼,甚至会让调控部门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大小非问题理应尽快解决,但是针对交易环节设限并非上策,真正的突破口还应另寻其他途径。例如,通过限制国有非流通减持权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国有股从理论上讲归属与全体国民共有,因此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做出政策性贡献不存在法律纠纷。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以国有股为主的大非就将成为解禁减持的主角,因此以国有非流通股作为平衡市场供求的突破口,能够实质性缓解资金压力。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国有大非股东在自我约束方面的表现,并不能够达到市场期望。本周解禁规模巨大的一家央企钢铁企业,尽管其大股东一再表示不会减持,但是却始终不愿意给出具体约束的时间与股价。由此,市场必然给出负面评价,甚至以股价连续大幅下跌作为回应。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