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海宁:继承奥运遗产是每个人的命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5日07:16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冯海宁

  北京奥运会完美闭幕。在这梦幻般的17天里,每一个中国公民都经历了自己难忘的奥运生活———无论你是运动员、志愿者、现场观众、官员、场外群众,还是身处什么地方,北京奥运会注定将载入每一个人的时光史册。

  奥运会虽然是体育盛会,但实际影响已远不止于体育,大到国家形象,小到个人行为,奥运会都起到了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尤其对公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将更加显著。因此说,从中国获得奥运举办权那天起,奥运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各个方面;8月8日开幕至24日闭幕,这期间奥运更像一个短期培训班。

  但奥运闭幕并不意味着奥运在中国划上句号。奥运留给中国的精神理念、体育遗产、环境遗产、健康遗产、文化遗产等,都会继续发挥作用,关键就看政府和公众是否能抓住时机合理利用这些遗产。或者说,在现有遗产的基础上,有没有深度开发的恒心?有没有继续传承的制度和信心保证?

  在我看来,奥运主会场虽然在北京,协办城市也只有少数几个,奥运似乎与更多的城市无关,实则不然。北京等少数奥运城市在备战奥运、举办奥运过程中,所积累的空气改善、交通管理、市政管理、大型活动组织、对外交往以及施政效率提高等经验,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他城市均可以借鉴,为己所用。显然,只有奥运才有机会积累这么丰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奥运经历不同,感受自然不同。虽然只有志愿者和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了奥运,更多的普通公众只能通过各种媒体来感受奥运。但这没有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评判自己是不是一个热情的奥运参与者,是不是在奥运期间只有喝彩而没有喝倒彩?只有每个人多反思自己的奥运行为,才能谈得上继承奥运遗产。

  当然,我们是否能完好继承奥运遗产,不仅取决于个人的总结和反思,更重要的在于,有关方面在对奥运会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后,要将奥运遗产分门别类地公之于众,并分门别类地安排相应的制度加以贯彻,让各行各业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奥运遗产的价值所在,并充分利用好奥运遗产。

  从长远角度来说,要想继承好奥运遗产,必须走普及之路。一方面,从娃娃抓起,制定青少年奥运教育计划,让每一项奥运遗产都能扎根于孩子心里。北京奥组委和教育部之前制定的《“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要大力贯彻,广泛推广。另一方面,成人教育也要抓,制定公民奥运普及计划很有必要,让每一个公民从理论到实践,从物质到精神,全方位的来继承奥运遗产。

  在奥运遗产普及、继承之前,首先要明确继承奥运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政府后奥运时代工作的重中之重。总之,珍惜奥运遗产才能无愧于过去的付出,珍惜奥运遗产才能继往开来。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