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龙贵
海南省近日出台《中小学、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代表作鉴定实施办法》,该办法称,教育教学论文是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业绩条件的主要材料之一,申报者自行从论文材料中选定代表本人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一篇论文作为代表作参加鉴定,论文代表作发表与否不限。(《新京报》8月24日)
鉴于目前中小学以及中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混乱的期刊管理和出版现状,可以说发表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论文,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很难完成的任务。而把这样的一把过高的标尺横在每一个教师都要参与的职称评定上,当然也不可能产生公平与合理,除了加重不必要的教学负担,也就只剩下陋习丛生了。
当发表一篇职称论文在网上已经明码标价的时候,当“花钱买论文”由潜规则变为显规则的时候,似乎还没有人感到有什么不妥,更有许多人还在试图维持一个体面的现状。师者的尊严逐渐沦丧,教师的职业道德感持续下滑,这当然可以归咎为个体的不够自律,但这又何尝不是在劣质的教育管理下的一种生存的无奈和悲哀的现实吗?
以论文发表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性条件,是典型指标化、数据化的行政作风,简单易行,一目了然。从管理者的角度说,当是最佳方案了。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这一制度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抨击,却仍然被坚定地“贯彻和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论文发表”这个小问题,其实可以引申出一个教育大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该以管理者为本位,还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位?我们的教育政策到底是为了方便管理,还是为了教育的良性发展?
素质教育首先要为教师减负,减去他们不必要的心理和物质上的负担。这是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也是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和引导者,唯有给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了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上升空间,孩子们才有可能获得一个可以预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