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石川:后奥运时代举国体制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6日08:25   珠江晚报

  作者:王石川

  在中国奥运金牌数不断刷新纪录时,也得正视中国体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低,学生体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很多竞赛项目的后备力量不足。(8月25日《中国经济时报》)

  毋庸讳言,金牌数雄踞第一的事实,不仅让国人陷入狂欢,连全世界都为之瞩目。何以缔造如此伟大的成就?举国体制居功至伟。

  在带来无比辉煌的同时,举国体制也招致了无数诟病,比如对金牌的过度渴望和追逐,容易异化为锦标主义。运动员在金牌崇拜的刺激下,发展失衡,文化素质往往被荒废;举国家之力会产生另一种失衡,即竞技体育突飞猛进,精英体育大行其道,全民体育未能同步跟进。因此,坊间要求改革举国体制的呼声一直颇高。

  然而,在多方利益盘根错节以及举国体制带来金牌巨大丰收的现实语境中,要改变举国体制,何其难矣。但不改变不等于不改革,既然要赋予举国体制以新的内涵,就需要追问,新内涵应包括哪些?

  笔者认为,起码应包括三点,一是加大对全民体育的投入,这无需赘述。

  二是建立对运动员的保障体制。我们国家运动员的淘汰率很高,现实中无数运动员退役后的景况之不佳,已证明了建立保障机制的必要。如果我们健全了对运动员的保障体制,那么在他们离开体育行列后,享受到足够的保障,这将是对我国举国体制的一个很好的改善。

  三是寻求市场化出路。在西方一些体育发达国家,一个篮球明星为何身价数以亿计?他们身上的商业价值为何庞大?美国的体育俱乐部为何操作成熟,带来巨大的收益?正在于市场化操作。据报道,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2100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达7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烟草业的产值,政府每年从中获得24亿英镑的税收。然而,我国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却不足0.5%。由此可见,市场化不是洪水猛兽,通过市场化操作,既有利于发展全民体育,政府也可获利,从中加大对全民体育的投入。

  也许,当奖牌崇拜真正淡薄,当全民体育真正实现,我们就能更好地体味到奥林匹克运动的真谛。作者系资深评论员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