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白水
面对全球经济走弱的态势,浙江经济反应最为剧烈,经济波动最大却多少让人不解。比较同为长三角两翼的浙江、江 苏以及山东就可发现,这与浙江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面对全球经济走弱甚至可能衰退的趋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压力,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出现 困难并减速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浙江经济反应最为剧烈,经济波动最大却多少让人不解。比较同为长三角两翼的浙江、江苏 以及山东就可发现,这与浙江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东亚式”增长模式
浙江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回落与浙江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有关。著名的华裔经 济学家刘遵义研究认为东亚的经济发展,全都是靠资源投入,资源是有限的,投入维持不了很长时间。从这些年来看浙江的经 济发展,也是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当前浙江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高投入、高消耗、 低技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在新形势下的反映。尤其是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导致资源匮乏的浙江更加难以为继。去年开始,包 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在内的很多要素都在涨价。据统计,上半年浙江省工业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1 .7%。向来以低成本、低价格立足市场的浙江企业,面对成本不断上涨,很多企业的利润被不断蚕食,甚至亏损。
从资源投入来看,与江苏、山东相比,浙江的资源在全国是极度匮乏,平均占有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都是在全 国平均水平以下,无疑在有限资源约束和急速上涨压力下的经济增长必定会有极限,目前浙江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与此 有关。而江苏与山东煤、油资源在全国来讲是比较丰富的,使得资源上涨压力远比浙江轻。
产品结构的相关性
浙江经济反应剧烈与浙江的产品结构有关。浙江的产品结构向来是以纺织品、服装等轻工业为主,其次为机电产品、 小五金等,并且浙江工业基本都属于下游产业。虽然这些年浙江已经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能源消耗 的格局没有改变、外向型的经济结构没有改变、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指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 上升,以及能源价格上涨两种因素的叠加,对利润率只有45%的企业来说,利润已经丧失殆尽。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进一 步增大,贸易保护主义的日渐盛行,浙江外贸企业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浙江的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高度化又不足,相当部分企业尚未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必由之路。受技术创新能力的 限制,主要产业没有掌握关键技术,主导产品和主要技术以模仿和引进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也正是受技术创新能力的限 制,浙江工业总体上形成了以低成本、低价格、低收益为特征的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最终使得吃老本的发展模式遇到了 前所未有的危机。
无论是轻工业,还是机电产品都属加工业下游产品。目前,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太快。但下游工业产品却表现出截然相 反的态势,有的不但不涨,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浙江企业主要属于日用消费品方面为代表的轻加工制造业,在上世纪90年 代很吃香。可最近几年,国民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以住房、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重工业开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 的主力军,这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地位开始发生转变。这使得以生产下游产品为主的浙江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企业出 现大面积亏损、经济效益下滑,发展速度大幅放缓也就不足为怪了。相比之下,江苏与山东的产品重化工业比较多,生产中上 游产品的企业比浙江多。
反看山东,却是“大象经济”起舞。据调查,山东工业“利”在其结构,工业结构偏重是山东工业利润领跑的最重要 因素。“山东省工业以地缘、地域资源为依托的能源、资源型经济和原材料经济特征明显,是山东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工业 保持高利润的主要依赖。”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姜玉山如是分析。
抗风险能力弱
浙江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导致浙江经济回落较快有其必然性和历史性。从历次经济增长周期和加强宏观调控阶段的 表现看,浙江工业往往显现出上得快下得也快的特点。这与浙江以中小企业为绝对多数有关。目前,浙江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企 业数量在98%以上,而浙江的大企业和特大企业与山东、江苏等地相比不但数量较少,而且个头也不大。这导致浙江在国家 宏观调控中,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宏观调控等形势,经济发展速度就明显下滑。
外需下滑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浙江影响非常大。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及其对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波及,上 半年浙江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出口增幅实际仅为14.7%,同比回落13.8%。浙江是出口贸易大省,去年的外贸出口占 GDP的50%左右,出口受阻,使得很多企业经营困难。
相比浙江以中小企业占主导的情况,“大象经济”支撑了山东工业的高利润。在山东,除了大众熟知的海尔、海信、 青啤之外,山东还有不少企业在行业内占据鳌头:潍柴动力、中国重汽、鲁花花生油、浪潮集团的服务器、诸城外贸农副产品 加工出口、张裕葡萄酒、亚洲规模最大的魏桥纺织、中国太阳能热利用的领军者皇明太阳能、晨鸣纸业等等,无疑,这些大象 企业抗风险能力远甚于以小狗经济著称的浙江中小企业。
企业融资难
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目前在GDP比重中非公经济占了70%以上,民营企业贷款无门导致企业无法运转是浙江经 济波动的重要诱因。目前,银根紧缩是改革开放来最为严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收紧了对企业的贷款,尤其是对 非公企业的贷款。这对以非公经济为主的浙江企业和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去年中央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使本身在融 资方面就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影响较大,很多企业贷不到款,资金链断裂,造成经营困难,企业融资指数下跌就是一个证明。
2007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财务费用比2006年增长了30%左右,企业资金链绷紧,甚至导致一些企 业资金链断裂。按照浙江企业的传统运作模式,“企业如果没有钱还银行贷款,就会向民间借贷公司借短期高利贷,等到申请 到第二批银行贷款下来后,再还高利贷。”一位民间借贷公司经理程非非说,“当一家企业从民间借贷公司手中拿到钱后,归 还了银行的贷款,可是,由于今年以来的银根紧缩政策,银行的第二批贷款却没能如期借给它,这样就导致了这家企业的资金 链断裂。”
实际上,随着连续加息和银根紧缩等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深入实施,2007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信贷资金渐趋紧 张,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就已经一路高企,200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监测的数据显示,当月温州地区的民 间借贷月利率达到11.77‰,较之上月即去年年底的数据上升0.13个千分点,再度逼近2005年1月的历史高位1 2.112‰,而将11.77‰的月利率换算成年率的话,就是14.124%,这样的水平已经比目前银行贷款7.47 %的年利率高出了一倍。而这仅仅是开始,目前,浙江的民间借贷率最高的已达年利率120%。显然,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 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不但完全侵吞了企业的利润,还有可能导致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为什么浙江的民间借贷利率如此之高呢?只能用中小民营企业实在是贷款无门、饮鸠止渴来解释了。
浙江的中小企业们脑子都很活络,前几年股市、楼市火爆的时候,很多企业家都把本来准备搞实业的钱投进去了,现 在这两大市场不景气,但很多企业家还有大笔的钱在里面,所以只好不断地抽走实业上面的资金,来保股市、楼市里面的钱, 这是一些企业关停的另一个原因。
股市的腰斩,楼市的套牢,使得一向以资本丰腴的浙江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自有资金,资金链一紧,银行不贷款 ,民间高利贷借了也是死,倒不如关门歇业来得自在。大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导致浙江经济波动较大。
相比之下,山东以国有企业为主,在企业贷款方面明显好于浙江,而江苏以外资和三资企业为主,融资相对容易。这 样企业的日子好过,经济发展当然也好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