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若渔
西安市《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从2008年9月4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对购房户按购房款总额,分1.5%、1%、0.5%三个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同时,西安还加大了对房产开发企业城建费用支持力度。(《新京报》9月7日)
西安市直补房价,视野之内,还鲜为人见。相对于昂贵的房价,0.5%~1.5%的补贴比例对购房者而言只能说杯水车薪,象征意味明显,在我看来,实不足以改变目前市场的观望情绪。而另外一方面,西安市对房地产企业的支持却具有实质性的力度。可以想象,当“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在150元/平方米基础上减免35元/平方米”,房地产企业因此而减少的成本支出必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当然,政府对购房者的补贴不可能太高,能维持目前这一比例或许已经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只是,如果房价补贴力度并不足以消释交易坚冰,那政府提振房产市场的初衷岂非缘木求鱼?难道要期待房产企业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向市场释放善意?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情势显然不是政府一厢情愿便能达到政策预期。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房地产商虽受益匪浅,对市场却如投石入海,一无所用。
而且,以公共财政补贴购房者,甚至变相补贴房地产商本身就大可值得商榷。从本义上讲,公共财政的任何支出都理应具有普遍公益性,而房价补贴却俨然让购房者拥有了某种特权,对不购房者难言公平。如果再考虑到购房者群体本身的复杂性,房价直补措施就更显唐突和草率,不得不令人怀疑其民生和公益旨归。
目前的房产市场风声鹤唳,其作为一地财政的中流砥柱,政府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救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西安出台房价补贴措施,显然在于以政府之力拯救房地产业于颓势,甚至愿意为此而不惜冒道德风险。在此,所谓“民生”,毋宁说只是一个信手拈来的借口,图穷匕首现的是政府财政与房地产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焦灼。
若真是感同身受于困顿民生,那房价补贴为什么只是“从2008年9月4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为什么不能一以贯之?其中的短期指向,只能让人认为,这是力促房产市场回暖的权益之计,最终的受益者在于开发商和政府而不是民生。
若真是为民生着想,政府最好的姿态其实就是按兵不动,让市场的归市场。处于“艰难岁月”的房地产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被经年积累起来的泡沫正一点点萎缩,朝着理性的市场正途回归。而此时政府出手干预,粗暴破坏这一进程,以小恩小惠透支民生前景,却大恩大德于房地产商,怎一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