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椿桦:裁撤冗员有奖把政府机构精简当儿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0日07:45  千龙新闻网
椿桦:裁撤冗员有奖把政府机构精简当儿戏
财政部规定撤并1个乡镇或区公所将奖励50万元。 深圳商报漫画/张兮兮

  作者:椿桦

  中央财政今年继续对各地2007年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据《新京报》9月9日报道,财政部8日透露说,撤并1个乡镇或区公所将奖励50万元;每个县(市、旗,不含市辖区),比2006年减少财政供养人员1人奖励4000元。

  减员增效是好事,奖励好事似乎没错。不过,在制定这一奖励政策之前,不知决策人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机关撤并或减员后,有没有增效?精简机构是发展所需,还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促进减员增效,财政应捂紧钱袋还是出手大方?如果减员没有增效,如果精简机构本是机关的分内事,那么财政奖励无疑就成了一种谬奖,公共财政存在赏罚不分之嫌。

  打个比方:某县致力于机构改革,多年前就已精简全部多余的财政供养人员。显而易见,他们应获得嘉奖。不过,如果按照财政部的上述奖励措施,他们一分钱都拿不到,除非他们将并不多余的人员也精简掉。那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政府本应受到批评,不过按照上述奖励政策,他们反倒有机会获取大量奖金。类似的奖励政策并不少见,譬如,山西省曾规定,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如果在全国污染城市的名单中降低名次,将获财政奖励。结果,环保做得好的城市反而没了获奖机会。

  财政谬奖之策,无疑凸显出我国机构改革之困。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说:既然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就应当毫不迟疑地精简,没什么可通融的。但综观我国历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你会发现几乎都难免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在此情势下,财政奖励显然是一个妥协的配套改革政策,可惜从连续实施几年的情况来看,这项奖励政策远未达到精简的目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因是,奖励的动力远不及惩罚的威慑力大,地方长官并不是渴望表扬的儿童。

  我国官民比例失衡的现状已经持续很多年,多年来精简机构的改革并非没有成果,只不过,维护成果的机制失灵了。如何破解机构改革困局,归根到底,还得从权力约束机制上寻找答案。

  小学生都懂得,权力的自觉不能靠奖金来维系。机构膨胀的根本原因,必然在于领导权力的膨胀。机关单位增加人员,从来都是由掌握权力的官员拍板,人大的作用在此基本被虚置。而违规用人的风险,通常又是微小的。可见,强化人大的作用和责任追究机制,是机构改革走出困局的必由之路。地方机构的人员编制和财政预算到底该是多少,增员和减员应走哪些程序,必须有透明的铁律可循。但从现实来看,权力监督本身困局未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奖励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只能成为某些基层政府套取中央奖金的现成渠道而已。新闻中说,即便县乡政府弄虚作假套取奖金,最严厉的处理也就是失去领奖金的资格而已,你看看,机构精简怎能搞得跟给小朋友发糖一样如此儿戏。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

  来源:现代快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机构 精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