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薛涌:当中国出产了最多的美国博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4日08:16  东方早报

  作者:薛涌

  最近,“中国已成为美国博士的头号培养国”的新闻引起热议。起因是一份最新的《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这份报告对2006年度全美45596名研究型博士的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揭示出当今“出产”美国博士最多的三所学校:清华大学(571人),北京大学(507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427人)。随后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杨百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国内有媒体于是惊呼,中国的一流大学竟然忙于为他人作嫁衣,是“何等的讽刺”等等。

  作为一个北大本科毕业、又在美国大学里完成了博士学业的人,我对这一新闻倒有些另类感受。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时代。这种全球化在越高级的知识领域越深刻,可谓知识无国界。美国大学的博士课程是世界一流的,也吸引着各国一流的人才。清华、北大成为最大的美国博士预科,这单从培养博士的角度来看是相当的成功,值得恭喜。至少我们可以夸口说:清华北大为世界顶尖的博士课程输送了最多的人才!

  不过,你再认真看一下上面那个被清华北大独占鳌头的排名榜就会发现:这个名单里基本没有超一流大学,而是以二流大学为主体。不妨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大学排名和上面排名里的美国大学进行一番比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仅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中列第二十一,康奈尔大学第十四,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第二十六,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第四十七,杨百翰大学第一百一十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第二十五,佛罗里达大学第四十九,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第四十。常青藤盟校除了康奈尔外,在博士供应上基本都不登榜。博士预科的排名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也看不出有什么相应的关系。

  这说明什么问题?以我的观察,美国的一流大学讲究的是小。哈佛六千多本科生,加上各研究院的学生,达到两万多,已经算大得出奇了。普林斯顿、耶鲁本科生仅四五千。至于一些精英的本科文理学院,则只有两三千学生。再看博士预备学校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杨百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是三万多学生,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则是四五万人的巨无霸。康奈尔是进榜的唯一常青藤盟校,有两万多学生,不过其本科生有一万三千多,比哈佛多一倍。学校一大,教育质量就受影响。那种亲密的师生互动就没有,讨论班就会少,满堂灌的大课就多。我有一位朋友带着孩子选学校,参观伯克利时一看人家的学生人数和课堂规模,就坚决不让孩子去读。中国则相反,大学讲究的就是“大”,大家竞相扩招、合并、升级,规模无法控制,甚至一流大学也大得吓人。比如清华仅本科生就三万,北大本科生也达一万五左右,显然是属于最大规模的大学。

  另外,美国大学的优秀学生,大部分不会读博士学位,而是进了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等,或直接走上社会,只有非常少的“怪人”才去读博士。你看看美国的总统、州长、议员、企业总裁、媒体大腕,挂着博士头衔的实在是凤毛麟角。那里基本上是学则不仕、仕则不学。读书太多,人家会觉得你在真实的生活中经验太少,除了纯学术职位外很难委以重任。中国则延续着上千年的科举文化,学而优则仕。据相关人士讲,博士半数进了政府,在深圳一个处长职位有四十个教授来争。

  几年前,有所谓“建设中国一流大学”的运动。其代言人张维迎先生声称博士课程是衡量一个大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其实,看看世界的一流大学,全是以本科教育为核心。清华北大毕业后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学生我碰到不少,他们中许多人对在母校接受的本科教育相当不满。这也是他们出国的动力之一。清华北大成为留美预科,主要还在于其录取的比例甚至比常青藤还低,选上来的人智商高,“原材料”好,教育上的“加工”则并无太可称道。也多亏这些人才多到了美国,保持了较高的成材率。不过,中国一流大学这么多学生追求博士教育,大概也说明我们的本科教育太狭窄,对学术强调过分,对社会服务过少。这未必是好事。

  在我看来,既然美国能够接纳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国的许多博士课程就没有必要。第一,美国培养的博士货真价实,国内的博士则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质量保证不了,还不如停掉。第二,除了学术领域外,一般很少有工作需要博士学位。美国有四千多所大学,但博士数量已经在中国之下。中国的博士显然已经供过于求,减产乃自然的对应之策。第三,大学纷纷砍掉博士课程,国家停止给大部分博士课程拨款,这样大学也可以专心于本科教育。省下来的钱,可以投放到义务教育上,或者用来发展短期的社区学院,也就是中专大专院校。未来几十年,几亿农民将涌入城市,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大军,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而我们对此至今几乎毫无准备。至于博士的培养,还是要搭美国的“便车”为好。

  (作者系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美国 博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