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岗:成都宽窄巷子改造的是是非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4日08:18  东方早报

  作者:罗岗

  汶川地震之后,成都为了恢复旅游业的信心,接连出台大手笔举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成都最中国,宽窄巷子最成都”为口号,推出了作为“城市会客厅”的“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个“保护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

  在灾后一个月这样的敏感时期,“宽窄巷子”成为地震后成都旅游的“新地标”。这个“新地标”不仅传递着“生活仍在继续,成都依然美丽”的信息,竭尽全力地告诉外界,这个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风采未减,而且由对“宽窄巷子”的“保护”和“重建”,承载了经历“毁灭”之后如何“创造性”地拓展城市空间的重建理念。

  “宽窄巷子”本来只是成都老城区两条平行的普通小巷,早在清代,因为小巷一宽一窄,有了“宽巷子”和“窄巷子”的称呼。这里在清代曾是八旗官兵驻防的地方,宽巷子西口为镶红旗的地盘,窄巷子西口则为正红旗驻地,当时也叫“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到民国初年,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名称很快又被“宽窄巷子”所取代。“宽巷子”和“窄巷子”,就像清末民初遗留下来的那些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样,一直沿用至今。

  在具有千年历史的成都老城区中,这两条巷子虽然具有北方胡同和南国风貌相融合的品格,却也并不见得多么稀罕。但随着旧城改造运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式建筑、胡同和社区被现代高层住宅楼、商务楼所取代,“宽窄巷子”却在城市改造的废墟中异军突起,原住居民们纷纷在巷子里开起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茶馆和酒吧,不到两百米的街道上竟然挤下了十余家。在这两条破败的小巷子里,“老成都”氛围越来越浓烈,盖碗茶、豆花饭等恬静的市井生活场景仍在这儿顽强地再现。一本旅游手册甚至这样写道:“到了成都,你不必去什么杜甫草堂、武侯祠……只需要一下子扎进宽巷子和窄巷子,坐一会儿街边的小茶馆,喝几口三块钱一碗的成都花茶,吃一碗撒了很多葱花的素椒面,然后蹲在那些坐在竹椅上晒‘烘烘’太阳的太婆大爷旁边照几张相片,成都一游也就不虚此行了。”

  大地震后的成都,因为处于震区边缘,物质损失并不是很严重,最需要重建的恰恰是“双重信心”:本地民众的信心和外来游客的信心。很显然,信心不能靠自“上”而“下”的“灌输”,最好的方式是由“下”而“上”的生长。因此,选择具有草根性质的“宽窄巷子”作为灾后成都旅游的“新地标”,似乎想要传达的是与重建信心相关联的,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承诺:在这儿不仅能触摸到历史留下的痕迹,也能体味到原汁原味的“老成都”的“慢生活”。

  然而,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宽窄巷子”与“原生态”的“宽窄巷子”已经大相径庭。著名城市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在他的《巴黎,现代性之都》中指出,现代城市改造和重建始终面临着一个内在困境,也即“理性规划”必须以“创造性毁灭”为前提。这就使得原来城市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风貌成为需要克服的对象,而且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越深厚的城市,经历的毁灭和痛苦就越大。因此“理性规划”的“理性”,在19世纪的巴黎就已经昭示出它的本质,既是“政治”的,通过更新巴黎来显示从共和国废墟上诞生的帝国的合法性;更是“经济”的,如果没有“创造性会计”——也就是投机性金融活动——的有力支持,城市“创造性毁灭”同时也是“创造性重建”所需要的资金和回报不知从何而来了。因此,“理性”的背后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资本”的意志,套用马克思的名言,它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来创造一个“世界”。

  因此,伴随着“宽窄巷子”开巷的最重要仪式,当然不会是已经涨到十五块、二十块的“三块钱一碗”的成都花茶,甚至几家茶馆已经设下的“二十八元”的“最低消费”,而是号称全球拥有五十家顶级酒店的澳大利亚SELECT国际酒店集团与成都文旅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宽窄巷子”打造成都最奢侈的宅院酒店。这是一家超五星级酒店,位于宽巷子和窄巷子之间,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为14000平方米。目前该酒店建筑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着手准备进行内部装修。开业后的房间价位大致在一晚200到600美元。

  草根性的“宽窄巷子”与超五星的“宅院酒店”,处于极端的两极就这样被“重建”在一起了。当年近乎破落的旧街巷中生长出“老成都”,积聚起无穷的人气;今天豪华奢侈的酒店即将登场,它能在创造高端消费空间的同时实现生活方式的承诺吗?资本运作、加大投入、全面改造和商业运营,似乎是经营城市的颇为“宽广”的道路,但它的前景是否依然“宽广”呢?会不会走上一条不可回归的“窄”路?

  相反,尊重传统、培育转化、立足草根和现代更新,也许更符合成都倡导的“慢生活”宗旨,这种追求“传统”创造性转化的方式起初看起来前程“狭窄”,可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拥有更加宽阔的远景。成都民间谚语说“宽巷子窄,窄巷子宽”,联系现实,可谓一语成谶,在这“宽”“窄”之间,莫非真的预示了城市更新和重建的辩证法?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