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评论 > 2008国庆黄金周专题 > 正文
作者:高立学
我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供职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事业单位,如果问我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答案是长假,越长越好。
今年假期改革,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元旦、清明、端午、中秋4个小长假,老实说,对我的“打击”很大。但去年有关部门在网上做调查,我却投了赞成票。这不是赌气,而是我觉得一个人不能老想着自己,也得考虑考虑他人的感受。当初设立黄金周,是把它作为“假日经济”,目的就是把大家都“赶”出家门刺激消费,但随后我们发现,被刺激起来的不仅是消费,还有些其他东西被一道“刺激”了———一到黄金周,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就人满为患,火车上简直能“挤死人”,本来可以打折的机票恨不得翻倍涨价,人们在旅行中根本体味不到休闲,反而是找罪受。
如此,除了旅行社外,我看只要是一个有点儿公平心的人,都会认识到黄金周的弊端。但从今年元旦小长假过后,我们就不停在媒体上看到有关五一黄金周的“悼念”文章。这不,今年中秋刚过,就又有记者从广东三大旅行社获悉,4个小黄金周出游总数只抵五一长假的八成,营业总额也只相当于去年“五一”的七成(9月16日《广州日报》),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新的假期改革很失败,小长假远不如黄金周来得痛快而实惠!
果真如此吗?看完这样的报道,我很想给记者写封“读者来信”,就算我相信你提供的数据是真实的,可你在“关爱”旅游机构的同时,也该去问问普通市民的感受吧?事实上,别看每年黄金周景区人满为患,但相对于更多人来讲,选择旅行的还是少数。据我所知,对于很多无力也无心旅行的人,他们常常被长达7天的假期弄得无所适从,除了喝酒打牌,就是拿个遥控器在电视机前乱换频道,假期过后,那“假日综合症”不犯才怪。
要我说,类似上述这样的黄金周“悼念”文章或报道,其实都不只是片面的问题,更是一种经济上的短视和文化上的斜视问题。国家设立假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让公众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舒缓压力,松弛神经,并获得适当的休闲机会,至于经济,只是其附带的“副业”,“副业”搞好了当然好,搞不好,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从这个角度出发,“假日经济”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一种“旁门左道”的经济手段,我们在十多年前这样安排或许有其必要,但现在已经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时代了,再抱着过去那种经济至上的思维看待问题,实在要不得。
当然,现在的假期改革并非尽善尽美,4个小长假时间虽短,但能让人们获得更频繁的休闲机会,总比憋了半年跟发泄似的报复性地猛玩一把要强。然而,现在还有专家建议要把十一黄金周也拿掉,这未免过犹不及,不过这是题外话了,在此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