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曲涛
在谈到有毒奶粉引发的企业道德问题时,温家宝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的确,企业如人,无道者必自毁。近来,“三聚氰胺”这一原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如魔魇般业引发了奶制品生产企业灭顶反应。这一有机化合物在损害我们生命、重创某些企业品牌的同时,也深刻提醒有些企业肌体内亟须道德“造血”。
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发展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但企业在追求利润和回报的同时,更应意识到自己同样是社会的细胞,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社会是企业的生长环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源,这是鱼与水、皮与毛的关系。企业依赖社会,同样要反哺回报社会,理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家不仅要懂得怎么去赚钱,也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近几年来,不唯“奶粉”,食品安全成为影响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还有诸如安徽劣质奶粉、“苏丹红”、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福寿螺”、“红心鸭蛋”、“多宝鱼”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折射出有些企业道德颇为令人担忧。制造问题的这些企业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只追求经济利益不讲社会责任而见利忘义,罔顾社会责任、无视人民健康,无良无道。这些问题都是企业道德沦丧的体现。
当今时代,企业不是光生产物美价优的商品就能赢得市场,企业提供的商品、服务都是有“道德指数”的。如果企业存在社会责任感差、缺少环境保护意识、用工不规范道德缺失行为,哪怕是产品再价廉物美,都会遭到消费者的消费抵制。英国的《金融时报》股票交易所国际公司就推出8种“道德指数”。该公司对此作了说明,“我们推出该指数的原因,是由于投资方在选择投资对象时,越来越多地希望挑选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只有那些在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起表率作用的公司,才能有幸被纳入这一指数。精明而有远见的企业经营者应将提升企业的“道德指数”放在第一位,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道德为先的经营方针。应从企业文化着手,组织企业全员开展道德准则知识的学习,塑造企业的特色文化,铸造企业的伦理灵魂。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经遭受肺结核的侵袭,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什么药能有效治疗这种疾病,肺结核几乎成了死亡的代名词。1943年,拉特格尔大学的一名研究员在默克基金的资助下发现了新的抗菌素——链霉素,这种药能治疗肺结核,即使现在也是治疗肺结核的基本药物之一。在当时,默克已经成为链霉素的领先生产者,但是他却主动放弃了该药的专利权,并把链霉素引进到日本。默克虽然没有赚到一分钱,但是,得到的回馈远远超出经济上的报酬。现在,默克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美国制药公司。
在日本经济界,稻盛和夫称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传奇人物。1959年稻盛和夫创立精密陶瓷材料公司京都陶瓷,40年后,把它发展成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稻盛崇尚“敬天爱人”的信条,行事往往以“精神自然和社会共生,着眼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为大前提,这使他在商场上屡创奇迹。
还有我国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经年不衰,与其长期秉持“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发展理念有很大关系。
以上都佐证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道理。当今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企业家,都将自己发展企业,谋求利润的日常行为遵从到系于国家兴旺、民众幸福的大局下,懂得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为社会办实事。有良心的企业家,也会时刻保持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利益与良心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他们宁肯自己赔钱受损,也绝违心的触碰道德底线。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些东西需要我们操守着,秉承着,任市场经济大潮如何冲击而不改变——这或许是“三聚氰胺”带给我们最深沉的思考。“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总理的话振聋发聩般拷问社会上的无良企业。“奶粉事件”发生了,我们更多的企业应当扪心自问,自己的道德底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