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毅: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为何挥之不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08:16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作者:王毅

  2008年度诺贝尔奖明日起陆续揭晓。一直以来都热衷于诺奖预测的汤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再次预测指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将水母发出绿光的能量应用在实验中,有望夺化学诺奖。(10月5日《法制晚报》)

  记不得谁说的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对此越加重视,就如中国人至今依然没有得到过诺贝尔奖一样,在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揭晓之际,有关诺贝尔奖人选的猜测,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国人心中诺贝尔奖情结。

  别的不论,诺奖上榜的21名科学家中,放着诸多的科学大腕不提,偏偏拿出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可能得到化学诺奖说事,这本身就表明了一种对获得诺奖迫不及待的饥渴与焦虑。而在这种普遍性的饥渴与焦虑的背后,则是这个民族百余年来一直无缘这一著名奖项的充分不自信。

  根据媒体的报道以及笔者所查的资料,应该可以确定的是,钱永健的名字虽然还是汉化的,但其国籍则应是美国的,充其量,钱永健不过是个美籍华人,就算钱永健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最应该为钱永健感到自豪的,也应该是美国人,其与中国的唯一联系,恐怕就是在钱的身上还流淌着黄种人的血液,仅此而已。

  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发达程度固然可以以诺奖为一个指标,但诺奖的指标却并非唯一的一个,还有更多的衡量指标需要加入。用更综合的指标去衡量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去判定一个国家的科学与文化实力,这才是更为精确的判断。由此看来,我们完全不必奉诺奖的结果为唯一的圭臬,得诺奖固然好,不得诺奖亦欣然,持着这样一种放松的心态,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国民应有的心态。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诺贝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