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野外救援把政府与民间拧成一股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08:03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北京门头沟区地理教师任铁生,独自前往妙峰山从事户外活动失踪多日,民间义务救援组织“绿野救援队”组织6支民间队伍、40多名驴友,会同11名消防队员多次进山搜救。“绿野救援队”等民间搜救组织装备先进,联络便利,救援完全不收费,曾多次实施大规模野外义务救援。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类似“绿野救援队”等的民间救援组织,在全国各地陆续涌现,并在许多方面弥补了政府救援网络人手不足、装备不够、分布不均衡的缺憾。在“5·12”汶川地震和一些突发性灾害发生时、发生后,不少民间组织同样不遗余力参与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

  事实上,对所有国家来说,野外救援的压力都很大。比如,加拿大人酷爱野外运动,常常有人在野外运动中失踪或被困,不少民间救援组织同样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和“绿野救援队”不同的是,在加拿大的类似事件中,民间救援组织在行动前必须向皇家骑警和地方警察报备,并在后者的调配、安排下展开救援,救援过程中也不能中断与警方或相关部门的信息互动。

  正如“绿野救援队”等一些国内民间救援组织一样,加拿大许多民间救援组织的装备,也远好于警方,他们之所以要听从后者的调配,是因民间救援组织虽有诸多优势,也不乏热情,但存在先天不足,如不能对广大遇险地域实施有效、不间断地监控,对大范围、全方位、多层面的人力、物力调度力不从心,无法通过体制有效调动行政资源参与救援等;此外,作为民间组织,一旦在救援过程中需要征用公私资源,或在无意中损毁公私财物,又或救援者本身出现意外,仅凭自身的力量都难以解决。

  民间救援组织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在救援方面,有关政府部门的主导却更加重要。因为政府部门对管辖地域的熟悉程度和控制能力、对行政资源的调度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都远强于民间救援组织,类似的野外救援工作,政府部门既担负着指挥、调度的任务,也承担着救援过程中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常态化、体制化,直接关系着救援的及时有效开展,确保为户外紧急遇险者提供经常性、不间断的救援帮助,而这一切,均非人力、财力有限,业余性、“游击性”的民间救援机构所能替代。因此,在野外求援方面,政府应急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但在政策和立法上,如果能对民间救援组织的功能、作用加以明确,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则二者更容易拧成一股绳。此外,建立起一套政府救援体系和民间救援组织的日常信息交流平台,则无疑可以使野外求援更加及时高效。

  近年来,国内多次野外救援的实践证明,政府救援体系和民间救援组织搭配合理、配合默契的,救援效果就好;反之,则事倍功半。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政府救援和民间救援组织共同织成的广阔天地的生命之网,将更能够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野外 救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