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涛:谁夺走了董明霞的求生时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0日07:08  大众网-齐鲁晚报

  又是一个稀有血型患者的求生故事。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但董明霞的悲剧却令人无比心痛。医院有救死扶伤的天职,但要面对法律的严格制约,也颇显无奈,但逝去的生命无法挽回,我们的追问不会就此止步。

  其一,三四个小时的血液解冻或化验时间,对于董明霞这样的危重患者,意味着起死回生的最宝贵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但这段时间里,她和她的家人只能在焦灼中等待。效率就是生命,我们要问的是,从技术的层面,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有没有更高效的技术,以缩短血液检验的时间?

  其二,董明霞又是一个RH阴性稀有血型患者。据了解,在我国,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而RH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这意味着,董明霞们是一个极少数的群体,我们也可以从经常见诸报端的RH阴性血患者的急救故事中发现这一点。那么,对于这个群体的输血用血,我们在制度上有什么应急的预案和最佳的抢救流程设计?

  其三,董明霞们在全国可能是几万人,或者是区区几千人、几百人,但即使几个人,也拥有同样的生命尊严。如果在技术层面和制度设计上我们都没有问题,那么在对生命的尊重上呢?如果下一个董明霞出现,她的家人是不是还要眼睁睁看着她无望地死去?

  在与时间赛跑的路上,是谁夺走了董明霞的生命?有人会说是血型稀有,有人则会说是法律规定……

  这些说法都说得过去,但无法回避的一点是,到底有没有对生命的漠视?


本报评论员 温涛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医院 治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