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敏:中国作家不得诺奖又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3日07:24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刘敏

  不得诺奖,确切地说,不得诺贝尔文学奖又如何,这像一句正确的废话。得不得文学奖,不是革命站队,掉不了脑袋。用时髦话说,天不会塌下来。砍不了头,天不会塌,得不得真的不会如何。

  但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后,这句话又不是简单的废话。君不见,国内一片哀怨之声起伏。哀其不幸者说,中国当代文学离诺奖还有差距;怒其不争者说,中国作家想得诺奖,就像乞丐幻想娶到公主。还有人士说,争取诺奖是中国作家走上世界文坛的必经之路。何止今年,哪一年诺奖的揭晓,国内评论情绪不是如此呢?

  诺奖一年一个,姑且认为这是人类一颗颗伟大心灵的创作。拿某个国家某个时段的整体文学状况,去与筛选过后的数量有限的作品比较,牛头马嘴,差距不差距根本没法比。中国作家是不是乞丐不好说,但诺奖肯定不是什么公主。卡夫卡、昆德拉……诺奖遗漏的顶尖作家多得去了,你能说莱辛、帕慕克比他们好,诺奖就是瑰丽无比的文学皇冠?

  至于所谓必经之路,那诺奖创立之前,任何一个国家走上世界文坛的必经之路是什么,却没见人说过。还有人提沈从文、鲁迅等掌故,老提就会变味,好比现代人总恋着汉唐盛世、唐宗宋祖:喏,老祖宗光耀过,后辈人要崛起、要努力,不能沉沦呀。

  如果大家同意的话,小说是文学的主要文体,诺奖得主又以小说家居多。现代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是什么呢?按一些文学评论家的观点,小说是资产阶级文学,带有资产阶级写作的色彩。这就可以说明,诺奖不可能是无立场、无源头、无文化根植,不偏不倚、放之四海的东西。几十年前,法国人罗兰·巴特就向这种资产阶级写作发炮了,质疑和试图颠覆这种传统。

  诺贝尔文学奖是产自欧洲的奖项,决定颁奖给谁的也主要是欧洲的一批人。就像诺贝尔其他奖项一样,文学奖不可能不带有欧洲中心主义思维。基于欧洲的傲慢、自恋与遮蔽,对诺奖来说,这几乎是避免不了的。

  不要说亚非拉国家,一向以欧洲为精神源头的美国,隔了一个海洋照样被欧洲人瞧不起。今年诺奖之前,欧美打了一场口水仗。一个任职瑞典皇家文学院的欧洲人说,世界文学的中心是欧洲,不是美国。美国人立即反击,说要给这个欧洲人开张“扫盲书单”。所以,要说诺奖是世界性的、人类的,当不当得了世界文学公民得靠诺奖这个户口本,我是将信将疑的。

  退一万步说,即便诺奖真就是这个户口本,中国作家得不了,不在于什么处境艰难、命运困顿——“诗穷而后工”,文王拘而演周易,太史公罹刑而著《史记》,困境出佳作不一向是我们自称的吗,怎么就不奏效了呢?也不完全在于体系弊病、作家包养制等。根本上在于,诺奖根植于欧洲文学传统,中国人不是欧洲人,没有那种生活,没有那种历史体验,不是那种文学传统,当然玩不过欧洲人。

  (作者系《长江商报》评论版主编)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2008年诺贝尔奖

更多关于 诺贝尔文学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