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乾羽
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农村的养老问题,农民工的权益受损问题,农村的住房问题,都将成为农村改革中的难题。而此次破解的根本措施,正是对农民权利的一次真实保证。
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专家认为,这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我来自农村,对农村的生活有着近20年的直接体验。虽然当年在农村生活时,对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清楚认知,但生活中总有一些实际的感受让我看到农民生存与生活的无奈。在我上学时,总会看到有一些同龄的孩子因为家里没钱上不起学;在我成长中,总会看到有一些老人因为医疗费用昂贵,心甘情愿地放弃治疗。而在我有机会来到城市读书和生活后,更是发现关于故乡的记忆除了情感还是依旧炽热之外,更多的感受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家乡虽然风景秀美,但那里的生活却是如此简单。
现在,农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繁华的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质量依然亟待提高。而提高的必要路径之一,就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农村发展滞后的一大根本成因。因此,对于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提出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我抱有强烈的关注热情和解读欲望,我想知道,那些关于农村生活的辛酸记忆,能否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中消除。
在我的理解中,此次全会提出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实质就是对农民权利的落实。经济学家汪丁丁曾在著作中论述,市场社会所要求的国民待遇归根结底只有两条: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公民拥有“自身生命”、 “追求幸福”等权利。显然,全会提出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就是对农民最核心权利的落实,是把农民看成公民的一种权利赋予。
首先,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赋予了农民及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赋予受教育对象以知识,而且,也赋予了受教育对象以选择的能力和向上流动的机会。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指的就是知识可以将一个人从一种处境中移送到另一种处境中,这种移送是改善的、向上的。因此,接受教育就意味着改变的可能,就意味着获得并实现其它国民待遇的可能。而农民及其子女受教育权的落实,也就意味着农民权利的实现。
其次,“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赋予了农民“自身生命”、“追求幸福”等权利。在缺乏制度保障的环境中,农民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生命中出现较大的变故或者感染较重的疾病,很多人能做的除了无助的忍受,就是期待幸运的降临。同样,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农村的养老问题,农民工的权益受损问题,农村的住房问题,都将成为农村改革中的难题。而此次破解的根本措施,正是对农民权利的一次真实保证。
农村曾经是改革的先锋,但在城乡二元的结构中,农村的改革却有待深入。如果没有农村改革的深入,不仅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受到影响,而且城市的发展也难免受到制约,社会的发展也难以整体协调。而农村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农民权利的落实,此次全会提出的破解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必将为农村改革提供巨大的推动力,让勤劳、善良的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